今天作业不算多,放学后先去练字,回来作业也很快完成了,检查数学作业时,再次考验了双方的忍耐力。
今天数学作业主要是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检查作业时发现作业中的两道题错得不可思议,两道题知识点其实一样。一道是1元2角=( )角,他写的答案是2角;另一道是3角5分=( )分,他写的答案是5分。看到题目时,我瞬间气不打一处来,还好随即压住了,接下来的对话更是气人。
问:“你再想下,3角5分到底等于多少分?”
答:“35分。”
问:“那1元2角等于多少角?”
答:“3角。”
问:“1元等于多少角?”
答:“10角。”
问:“10角再加2角等于多少?”
答:“3角。”
问了N遍之后,一会儿等于3角,一会儿等于11角,拿钱给他数完后才知道了,问题是换个数字又不知道了。好不容易弄清“元、角”之后,“角、分”又不知道了。问他什么,都是那一脸茫然加上那无辜的眼神对着我。
接着,只好继续给他弄清了换算的方法,本来不多的作业,愣是搞了很长时间。希望他明天晚上回来还能记住。
这种题目在成年人眼里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对于刚接触的小孩来说,简直太绕了,所以本来还想给他多讲一点的,后来想想,算了吧,能把今天讲的记住就已经不错了,深刻领会到了什么叫因材施教。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认为题目很简单,进而面对孩子的茫然时,很容易急躁,批评教育随之而来,孩子不知所措,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其实,陪伴孩子的过程,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