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早就离自己十万八千里,连儿子都已经不屑于这个节日了,但在今天早上,却不断收到这样的祝福:“过去我们年轻,那是常理;现在我们年轻,那是心理;明天我们年轻,那是梦里。让我们放飞梦想,永远年轻!祝老儿童们:六一快乐”;还有:“昨日孩童今日翁,红尘岁月快如风,人老留住童心在,晚霞夕阳别样红,只要舍得开口笑,都是南山不老松。”类似的段子,不只于此,有点儿轻松,有点儿诙谐,也有点可爱。谁说不可以过个“六一”呢,不是小儿童,但还可以是“老顽童”吧。
说实话,关于童年的记忆,早已在渐渐堆积的起来的日子中被挤压成碎片,依稀记着:一毛钱能买十块水果糖或五个小柿子饼;过生日的鸡蛋会舍不得吃;红发带是新年装扮的必备;老娘做的布鞋很快就露出脚趾头;不需要上很多课;出去玩并没有大人的陪伴;拔草捉蚂蚱吃烤熟的麻雀肉;上树摘杏子摘枣骑在墙头上;明明有院门懒得打开偏要从门上爬过去,刮撕了裤子并被打几巴掌;捞蝌蚪的时候一头栽进池塘里,那里积的可是水泥厂的浴池排出来的污水;在大哥做的秋千上荡来荡去后脑勺撞在杏树干上,眼冒金星疼得嚎啕大器;明明穿着很合适的衣服一转眼就变得又短又小……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转眼走出半生,归来已非少年。
过去的童年和现在的童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知识量多运动量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看着儿子初中学校的毕业纪念册,一片眼镜,这样的状况,总让人觉得有些可惜。
儿子小时候,我一直秉承,多玩、多运动,除了完成校内作业,坚持了钢琴和乒乓球,旅游啊、野炊呀、露营啊、爬山啊、扬帆远航呀,通常是说走就走,以至于,初中要学的知识一点儿提前量都没打。
记忆犹新为了一次露营,要开车爬坡,恰好路是沙石的,爬了一会儿没上去,经验不足的我就换了后退档,瞬间,车子迅猛地后滑,刹车、停车全不管用,同行的家长被吓坏,车上还拉着儿子和他的同学,顺着坡往下足足溜了二三十米,右后车轮才被一大块石头挡住,车子终于停了下来。之后,车是被同学家长帮忙开上去的,大约是人多,动静太大,以致于惊到了巡逻管理的人员,明明都支好了帐篷,却硬生生地被撵了下来,那个晚上,换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因为孩子们不同意散伙,只好落脚在同学在农村的亲戚家。
再后来,每年的露营者固定在了樱花园。当然,是因为同学的家长有熟人才有这个特权。
上初中后,原本还惦记着能再体验体验露营,但大家都忙,应者不多,就慢慢搁置下来。宽敞的帐篷收起来之后,再也没有打开,放在家里还挺占地方,偶尔翻看那时候的照片,丝丝缕缕的记忆漫上心头,明明是为了陪儿子才有的活动,怎么自己反而觉得挺眷恋的呢。
想起童年的夏天因为屋里热,曾睡在房顶上,睁开眼,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那时的夜空是真的通透,银河都看得一清二楚。现在,即便回到老家,也不再敢攀着梯子爬到屋顶了。
周末的时候去商场买鞋,顺便扫了眼衣服,被一条背带阔腿裤吸引了目光,未曾尝试过呢,现在这年龄、这体型,还能带得起来?
走出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