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心理督导案例是关于一个一直不放弃自杀的初三女生的案例。她很小就被爸爸妈妈放在乡下由祖父祖母看护,同时还有两个堂兄一起由他们照顾,三个人共同分享两个老人的爱,自己又是女孩很不受重视。知道上小学才被接到父母身边共同生活,而妹妹却从出生便享受到父母的呵护,让她没有自信心,觉得自己不够好才会被父母抛弃。经过多个不被父母关爱的事件后,便想到了自杀,可是没有想到自杀带给她的是父母的关注,这让她反而不放弃自杀不断走向抑郁。
她的故事也许你会觉得很沉重。但生活中,还有太多不停伤害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得到家人的关注。
记得三年前我们班有个女生,她一向品学兼优,性格开朗。但有一个星期她突然郁郁寡欢,做什么也没有兴趣,我问她,她啥都不说。我和家长联系,家长说一切如常,没有什么问题。但我就觉得哪里有问题。
期中考试她的数学成绩仅仅39分,我蒙了,父母也蒙了,她可是每次几乎满分的孩子,这太不可思议啦!我迫不及地啊翻看她的试卷。39分是最后面的解决问题的得分,其他题目一字未写。这说明什么?她都会,就是不想做。
这次我和她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她终于道出了原因:父母很久都没有关注过她了,总是把精力放在小两岁的弟弟身上。她和弟弟发生了任何不愉快的事情,不问原因,一律都是她的错,她是姐姐。上周连她的生日都忘记了,她感觉自己在家庭中太没有地位了。她这次考的糟糕是对自己的一种很大的伤害,她会因此让自己成绩跌入低谷,会让自己没有面子。但她只为了让父母看到她。
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父母离异后,他随父亲一起生活。父亲生活很粗糙,对他更是不理不问,结果只要妈妈不接他,到了周末他一定会生病,这样妈妈就会无论多忙,也会带他去看病,他就可以跟妈妈在一起。时间久了,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是真生病,还是想妈妈啦。
孩子为了博得家人关注,都有这么大的自我伤害趋势,可见,家人间的亲密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获得家人的关注,这是青少年必修一节重要的心理课。而父母是不是更该尽早发现孩子为了获得您的那份本就该属于孩子的光爱,而不断走向歧途。
自我伤害就是一种被动攻击。
相信,如果能获得父母、亲人适当的爱,孩子就会和自我伤害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