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被定义为电视人的圣经,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非典型精神产品制造者,这本书有着另外其他的含义。
这里面,有道,有术,还有法
道,是做人之道。
精神导师的对于极致的追求
术是做事的原则
法是关于精神产品制造的具体操作办法。
书,其实是由18篇关于陈虻的回忆博文组成的,并非他自己成书,而是由那些对他依然充满怀念的人们为他做的一些事情,希望他的精神能够通过这本书留下来。
其实,看完这本书,我更想做的是把里面那些我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整理出来,处事原则也罢,工作方法也罢,希望对我能有更多的启示。
和看见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是平视的感觉,一个是仰视的感觉,这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这才明白为什么说阅读和看书是和大师的精神交流,这种感觉,很奇妙。
来说说我读完的感悟吧。
1、思维方法很重要
关于思维方法这个问题,他主要谈了这么几方面内容,一是包括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包括你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他应该比知识更重要,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接收新信息的方法。二是关注思维的转折点,始终强调的其实还是要改变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看生活。三是要善于提炼归纳,善于举一反三,喜欢哲理性的思辨。
同样的,对于团队的管理,他更注重对于人心里的管理,注重激发人自身强烈的欲望,希望他们能进入思想的状态,才能真正的开始思考,不是你要他怎么思考他就怎么思考的。
其中,最重要的修炼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因为如果要想做出什么新的东西,最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你要重新做人,重新寻找。超越自己是最艰难的。
一切从未知开始,从未知开始才能忘掉自我。
陈虻讲片,很善于从表象出发进入本质,从片子的毛病分析到你创作的动机,解剖你认识事物的角度,然后从根本上改变你的创作理念,让你从心理往外感到清晰、透亮。
2、要有关心人的态度
放弃你所谓的责任感,放弃你的所谓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像亲人一样去关心你的被拍摄对象,其结果你可以看到最真挚的责任,最深刻的批判。正所谓无所为而无所不为。
3、状态很重要
当你过于进入、过于热衷于一个东西时,你就需要放弃这个东西。你只有出去了才能进来,也会只有进来了才能出去。
你必须保持一定状态,才能得到真传。
4、关于创作和作品
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作品,就是他有主观的、创作者的思考、思想情感在里面,他才能叫作品。所以必须要找到社会含量的题材,有思想含量的题材,才能去表达。
挂在卢浮宫的是作品,我们现在拍摄的片子叫素描,但是每一个把作品挂在卢浮宫的人都是从素描开始的。
创造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而创造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过程。所以,要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同时需要两种极具反差的品格——灵异奔放和老老实实。对于一个人是这样,对于一个团队同样是这样。
5、对于片子审查的层次
他说,对于一个片子的审查,我一般分四个层次:第一,看主题,看一个主题有无错误,有没有意义;第二,审结构,有了一个主题,看你用什么方式结构,结构过程中的每个段落,都承载着逻辑功能,是不是每个段落都实现了这个逻辑功能;第三,观察细节表述;第四,检查节奏。而这一点,也可以学来当做一片好文的审查方式。
关于典型人物宣传,要学会挖细节,换角度。
6、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叙事的深度和走向
这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段,所以想要好好写。
真正深刻的表达,实际上应该是依靠结构的力量。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这个故事的深刻程度,是可以改变这个故事走向的,是可以改变你要接受的问题的。
一个人孤立的存在是不深刻的,当他和社会发生了某种关系,从他的身上能揭示出我们社会的某种存在的话,这就是深刻所在。
利用结构的力量去深化主题。
结构就是如何选择配角。
结构的力量是可以改变这个故事的深刻程度的,是可以改变这个故事走向的,是可以改变你所要揭示的问题的。
你的视角有多宽,你观察一个事物的深度就有多深。当你的思维打开的时候,你就走向成熟。
利用结构的力量加大背景,结构其实就是信息的组合。
加大背景的信息组合,来深化新闻事件的主题。
我们采用的是一种结构方式,相当于新闻的组合信息,围绕我们的判断、结论建立信息组合的结构,组织一些和这个结论相关的信息,引导观众对结论的判断。
细节的细节就不再是细节本身,不再是对细节的一个简单的过渡和描述,他已经发生变化了,而这个变化源于我们观察的二度创作。这就是我们深刻表达的一种手段,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超越了你表面上表达的那个东西。
9、《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识的坐标体系》
坐标体系,说穿了就是如何确定栏目的价值标准,找到独特的定位,形成自己的风格。
而你真正的创作的开始是,当你选择完一个题材以后,你怎样选择你关注的方面,怎样选择一个小圆。
在一个大圆里面选择哪个小圆,是你必须做的一份工作。
你必须把你的第二件事,也就是对选题的把握和思考,写在你的选题报告上,如果你知道这是一件事,确定主题又是另外一件事的话,你只把第一件事告诉了我,你没有把第二件事告诉我。
为什么目标不坚定?因为你对这个事情的价值认识得不深刻。
陈虻拷问我: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体系么?有几个?
10、《三段式创作法》
经过对不同层面人的调查,你已经积累了大量素材的时候,你才能找到你对问题的判断,这也就是在拍摄采访中得到的价值,这种价值往往是一种认识、一种判断。
这个判断的表达是通过后期对素材的取舍和剪接来完成的。
素质是怎样形成和培养?就是平时的积累。
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行判断,而你判断的你不知道对和不对,至少有这样一种可能性,你面对的和我面对的是同样的事情,但咱俩的判断结果可能不一样,那么结果的差异,就是咱俩素质的差异,想法的差异。
如果你觉得前期费心,你能够成为一个好编导;如果你觉得后期费心,你能够成为一个好职员;如果你前期也不费心,后期也不费心,你就该被开了;如果你前期也费心,后期也费心,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创作者。
12、关于创新
创新如果从内容、形态、角度三个层面同时进入,这个栏目必火无疑。
精神产品的创作者永远是在这样地工作,你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干,这是你最好的状态:你在摸索,你在创造,观众也在吸收,觉得你新鲜。
13、关于创作核心和采访提问
《栏目话运作:前面有目标,背后有理念》
制片人需要不断总结出这个栏目的创作方法,从最开始定位的调整到基本的理念,到基本的操作技术的运用,让栏目所有的人都能共同掌握,才能形成这个栏目的水准。
外在形式越简单的东西,智慧含量越高,因为它已经不再依赖形式了,必须依靠智慧,所以,策划在当前电视行业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定要有好的策划班子,提高每期节目的智慧含量。
面对面采访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一,你所知道的最重要的、被隐瞒的新闻事实是什么?第二,在整个重要的新闻事实发生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第三,当事件发生之后众说纷纭的观点出现的时候,你对这些观点的态度是什么?
当你觉得节目对你有挑战性的时候,对观众就有刺激性:当你觉得驾轻就熟的时候,观众就不爱看了,这就是电视,这就是文化产业。
我们缺乏品牌意识。创办新栏目是容易的,守住是艰难的。
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已经取得的某种东西,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更大的代价。但这恰恰是对品牌的一种维护,对皮奶的一种发扬。
《你要往上顶,才能顶出一片新天地》
做电视必须创新,而创新就是永远做那没人做过的事情。
其实陈虻的两个创意,在思想与价值理念上是完全相通:关注人的命运,关注精神世界,正是他做电视一以贯之的坚守。
我没有三把火,但有两个想法:第一,通过我们的栏目,要填补中国电视的空白;第二要推动中国新闻的改革。
过着过着,我忽然就明白了,“现在”就是小时候想过无数次要为之奋斗的未来啊。所以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现在的事情、眼前的事情做好。今天所作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
小时候我老听到一个说法:痛苦是一笔财富。后来我发现,痛苦就是痛苦,怎么能说是财富呢?但是时间长了以后,我发现我从痛苦中走出来,那段经历对我来说很有意义,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当你战胜痛苦以后痛苦才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