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梦想电台,我是主播小静。又到了我们的午安电台时间了,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靠谱的保险规划到底长啥样
随着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开始考虑为自己买份保险,我们知道人身保险主要分为意外险,健康医疗险、人寿保险以及年金保险。这些保险可以帮助我们转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疾病,死亡和养老等风险,不过仅仅了解这些具体的保险种类还不够,还需要将这些保险产品进行组合规划,像搭积木一样,搭建一个合理的保险规划方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设计一个靠谱的保险规划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所面对的风险是不同的,因此也需要针对这些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目前买保险主要人群在25-45这个年龄段,这是走向社会进入婚姻为人父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家需要完成人生的重大转变,也会面临生活中的各种风险,比如意外,疾病,身故,儿女教育,养老等等,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钱,我们就可以不考虑费用问题,一次性搞定意外险,健康医疗险,寿险,养老保险,甚至还可以把自己的另一半,父母,孩子的保险都搞定。但是呢实际情况却是在刚刚进入社会 乃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收入都相对有限,没有办法一步到位搞定所有的保险,于是,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来进行保险规划。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保险规划的重点次序都是有所不同的,优先考虑解决掉重大的风险点,让自己有一个基本的保障,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再逐渐完善自己的家庭保障规划,因此我们需要有科学的保障体系,即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科学的保障体系,必须能够解决人生的三大忧虑,第一就是病有所医,能够应对严重的疾病,第二是亲有所护,能够保证孩子未来教育所需要的费用以及提早离场的人生责任,第三是老有所养提前解决自身的养老费用。
对于第一个忧虑: 病有所医,不严重的疾病,发烧住院等小病小灾,花费便宜,自己就能够应付,甚至都不需要社保就能够搞定,这一点还好说,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呢,中风,肿瘤等巨额花费怎么办?重大疾病犹如黑洞,会瞬间吞噬大量家庭财富,给家庭带来致命的一击,因此我们必须提前为此做好准备。有所应对,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了再来补救。
第二个忧虑是亲友所护,要是因为意外,重大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被上帝请去喝咖啡,家庭的现金流中断,甚至产生负债,上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下有孩子要养育教育,所以要准备足够的抚养费,教育金,还有妻子或者丈夫要照顾这些都是要持续不断的花钱的。这些问题呀,也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第三个忧虑呢,老有所养,也就是自身养老费的储备,自身养老费的准备,我们一般是通过社保,商业养老保险,个人的投资理财等渠道去实现的,就当前的社会状况来说,延迟退休,社保挂账,退休金替代作用导致收入越高的人,退休后收入反而大幅降低。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等于退休后的退休金除以退休前的工资,如果养老金替代率越高,说明退休后能够领取的退休金越多。如果越低的话,则意味着一旦退休,而且没有别的经济来月,那我们的生活水平就会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基本上我们还能够维持退休后的生活,可是目前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大约在45%左右,也就是说,退休之后啊,我们拿到的退休金还不到我们退休前工资的一半。工资越高的人越是习惯了较高的生活品质,如果没有为退休提前做好准备,必定会在退休后产生巨大的落差,而且退休后的开支其实并不会随着退休而减少,反之,退休后的开支有可能还会增加,尤其是医疗方面的。
但是养老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除了指望社保中的养老保险,那我们就要靠理财投资了。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可以购买年金类的保险产品,大家都知道保险的投资收益率并不高,很多人会说如果我能通过自己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为什么还要通过年金类的保险产品为养老做准备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是因为年金类的保险产品的确定性和安全性,即使收益率不高,但是他能够通过强制储蓄的方式来帮确定未来有一笔养老钱在那等着你。
在几十年的漫长的人生里,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全靠自己的自控能力,投资能力来为养老做准备,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年轻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不考虑养老问题的人来说,年金类的保险是资产配置必须要考虑的部分。更重要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长寿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出现人还活着,但是钱没了这种情况确实是一种悲剧,而年金保险能够保证我们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每年都领取一定的养老金,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能够真正的保证我们在年迈的时候有钱花,这个就是确定性最实在的意义嘞。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