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赋能 为学校聚力
新学期已始,现将本学期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设想安排如下,请各学校(园)结合自己实际认真实施,同时要求学区各分管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做好年度分管工作规划(邵-张湾,付-李小,李-李中,成-幼儿园,康海霞-村小,张-沙滩、铧尖,康-姜家曲,陈文辉-唐家湾、联合,孙-北岔、鹿马岔)。
赋能与聚力
现阶段,中国教育思想之多,教育方法之多,教育派系之多已达到泛滥的程度,相互否定、相互攻击,甚至进级到相互人格侮辱的地步。碎片化的文章,弃之可惜,读之无味,甚至有些恶心。教育急需回归本真,为教师赋能,为学校聚力,实为当务之急。
请大家先认真思考一个问题:目前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归纳起来大致有:职业倦怠、正能量缺乏、主人公意识很少、工作“定力”很弱、创新精神没有。校长、教师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摸着石头过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无所事事,难觅成就感和幸福感。所以,当务之急是“赋能”和“聚力”,而不是“套模”。学区为校长赋能,校长为教师赋能,教师为学生赋能。
拆文解字,“赋能”就是为谁或某个主体赋予某种能力和能量;求神拜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赋能,自己无法实现欲望,求神灵帮忙;授权商业,指给下属、员工给予格外的权利;积极心理学则更多的指激发人自身的正能量。“聚力”更为简单,就是集聚各方面的力量,劲往一起使,力往一起出。学区、学校、教师、学生相辅相成,携手共进,共普辉煌。
具体工作由学区党总支部引领,团支部、工会、妇联(成立机构)、少先队共同发力,配合工作。
修为与能力
当下,我感觉教师如果不再改变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躬身实践”等对老师的美誉将变为一种侮辱。在社会人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其实我们做得很失败,所以处处碰壁,时时被另眼相看,只不过不愿意接受而已。老师对社会的不满,对家长的不满往往被动报复在孩子身上。假如我们做的一般好就不会招来这么多不满,不会招来另眼相看。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修为很重要。
当然,教师这种良好的品德修为也不是天生的,是行业传统规范的结果,更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时时严于律己,不断内化形成的,只有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才能完成这种内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良好的个性修为表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追求;良好的个性修为体现在具有爱心;良好的个性修为更体现为随时矢志不渝地锤炼心理素养。
文化与特色
学校是文化阵地,谈文化应该是博大精深才对,但我们的学校文化其实很浅薄,甚至无文化可谈,或者给现有文化没有赋予灵魂。学校文化是校长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对学校管理、培养目标、课程构建等起导向和引领作用。学校文化包括人文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研文化、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理念、思想、精神和价值观的积淀,彰显的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全盘否定现有文化是不可取的,发展、创新,赋予新的内涵才是正道。我们追求的学校文化是系统的,不是零碎的。
当前,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很多学校热衷于社团活动建设,追求与众不同的校徽、校门、口号等“文化标识”,特色建设经验“一学就会,一做就成”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我们应冷静思考,理性分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学校特色要沿袭学校文化传承,继承学校优良传统,挖掘社区文化,充分利用教师特长,适应学生兴趣而打造。学校特色最终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师生的行动上。
具体工作由校长抓住制定方案,校委会决策,教师大会表决通过,学区监督。
过程与方法
学区学校要想方设法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空谈、空想、吹牛是不会有结果的。2018年,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精神,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绝不走过场,绝不留死角,借安定区高效课堂建设之东风,开创李家堡的教育事业新局面。
一是良心唤醒:我们大家要从我做起,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二是环境影响:从文化建设做起,总揽全局,系统规划,做好大文章。校长既要为自己做好顶层设计,有条不紊推进工作,又要为老师给具体任务、目标、方法,避免盲目跟风。
三是专业发展:专业培训、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专业培训包括国培,青椒计划,学区延伸,校本培训;专业阅读更是教师成长的重中之重,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发展;专业写作就是对阅读感悟、教学体会、管理经验及时进行思考、加工、再思考、再加工,是更好行动的前奏。今年,我们要鼓励教师写起来,学区建立展示平台,收集好文章供大家交流学校(刘洮林)。
四是团队合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规范学区化管理模式,强校带弱校,打造名师课堂。学区一盘棋,甚至做到联盟内,坚决反对各行其是。要学起来、写起来、讲起来(课标、教材、课程)、示范起来(汇报课、示范课)。
框架与模式
高效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理念,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基本方法、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施教原则。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我们即不学模,也不套模,我们要为教师赋能,为学校聚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真实的教,真实的学,不作秀、不表演,平时怎么教,有领导听课还怎么教。
框架: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相互补充,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
模式:以贯彻落实“三维目标”为核心,以六模块“3+x”高效课堂理念为理论支撑,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双线”课堂教学法,以供教师借鉴。
明线:过程与方法(课堂流程: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
暗线: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学习目标)。
说明:“双线”教学要紧扣目标展开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广义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狭义指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堂流程(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明”“暗”两条线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其自然;课堂不欠账,也不放过任何一名学生,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的课后另行安排时间解决,绝不容许不把“欠账”带到新课中来;教案问题化或问题式;备课时老师要预设精讲点拨内容,上课时灵活取舍。
五个否定:
1.没有执行“自主、合作、探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教师讲授时间过半;
3.“问题”与“学程”脱节;
4.备课与上课脱节 ;
5.当堂检测优良率低于70%。
备课流程与课堂评价流程自行制定。
重构与创新
每一次关于教育改革政策的颁布,都是先知先觉者腾飞的起点,如新课程改革以来,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洋思中学的蔡林森,凉水井中学的龙云君,后来者都在拼命的学,就是学不上。先知先觉者无非就是“重构与创新”。“课堂革命”究竟是要革谁的命?怎么革?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引发了各行各业的变化,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教育绝不会置身其外。
有些专家提出“高效课堂”是为谁服务的课堂?言外之意就是在质疑“高效课堂”,但我认为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很新颖,在短时期内除非“课堂革命”能推翻之外,还将延续很多年。但我们必须引入“重构与创新”,必须插上现代技术的翅膀(提信息化都显得落伍了)。
创新是学校重构过程中唯一的救命稻草。顾明远说:“重构与创新让教育回归本质——尊重生命 尊重平等 尊重公正,使人家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重构与创新主阵地在课堂,但面很宽,内容很丰富,要做为一个系统工程去规划,去整体推进,为主阵地做好外围保证工作,一味聚焦主阵地,一定会走向形式主义的老路。上面我们提到的一系列工作,其实就是重构与创新,还望大家认真思考,认真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