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老蒋带来的观点
为了变现和保持内容的稳定性,整个内容社交市场上的平台都趋于中心化和媒体化。
社交和媒体不是一个完全对立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分解并不完全由产品形态来决定的。
比如一个非常常见的能够发帖子的一个社区
帖子本身就是内容,帖子下面的评论区大家的评论就是社交,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社区是以内容为主还是以社交为主实际上是由社区大多数的用户约定俗称的行为习惯来决定的。
- 如果大多数用户来这个社区就是为了看图文看视频看完就走不做更多的交流,那么这个社区就是以内容为主的
- 如果用户来到这个社区看完帖子之后有相当高比例的用户习惯性地会去发言,去讨论问题,甚至会去私信的互相交流。并且每一个在这个社区中的普通用户中都能有三五个比较熟悉的其他普通用户,那么这个社区就是以社交为主的
最基本的趋势,内容社交平台随着时间推移都在逐渐向媒体和中心化去靠近。变得更加媒体化和中心化的原因
- 社交相比于内容,他的变现模式很难。大家不要微信所误导,社交软件好像看上去都像微信一样变现很容易。或者这么说正因为有了微信这款软件,得益于他的受众群太广了,成为了一个普世的社交软件,使得其他社交软件更难赚钱。因为当你在一个其他社交平台发展出深度的社交关系链时,很容易将流量和社交关系迁移到微信上去。后续产生的各种附加值各种变现手段都跟之前的社交平台没关系了,只是为微信引了流。
- 不仅如此,这里引用王诗沐老师在幕后产品里的一句话
向心力越强,群体越紧密,同时与外界也更加界限分明
所以说越是联系紧密的社区,越是会天然的去排斥商业化。所以说社交确实可以连接到一切,但是如何将其变现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 其次我们来谈论一下中心化与非中心化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的软件都是向着中心化去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互联网中用户的关注度和流量都会不自知地往少部分的用户上去富集。用户天然更喜欢去阅读和观看那些更加专业化的更加精细策划的 类似于满分作文一样的表达能力的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这其实是人这个群体的一个自然规律,如果完全坚持去中心化的思想,是不符合大部分用户的一个阅读习惯的,从而导致的就是内容供给的不稳定、流量的波动。因为在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者往往不是职业化的,不是职业化的就是凭兴趣用爱发电的。不利于内容供给的稳定性
中心化可以保证内容供给的稳定性,媒体化可以保证变现。所以整个内容社交市场上的平台都趋于中心化和媒体化
在所有的平台都在趋于中心化和媒体化的道路上走的过深,流量过于富集在那些头部的创作者上,并且平台上的内容过于媒体化和模版化(微博),那么由此会产生两个危险
- 这个平台上的内容会迅速失去差异化失去调性,这势必会引起一部分用户的不满,满足不了比较深度的需求
- 过于的中心化,平台上的大v和头部创作者之外的大量普通用户就会丧失掉说话的意愿,丧失掉这种互动的积极性,当普通用户逐渐选择的不再发出声音的时候,这个平台就变成了大V们的独角戏,也就是说这个平台上的黏性用户的黏性就降低,用户忠诚度也会降低
就是一个小而美的平台,有一个很高的调性,像是早期的知乎,它在拿了融资之后,如果想得到更多的流量,必然会变得“大众化”,然后很容易就失去它最初的独特的调性,或多或少失去了它的差异化,与其他平台趋于相同。然后就有一部分挑剔的用户会出走,寻求更丰富更深度的交流,于是就给了市场上其他平台一个机会,这个平台可能就会出现下滑的机会。这个时候小而美的破圈的平台如果能够成长为一个日活数千万的内容社交平台,突破安全线的水位,能够实现规模化的变化就还好。如果这个产品没有上到台阶之上,它就会用户所抛弃迎来一个衰弱的曲线。这就是一个内容社交市场的一个诡异的轮回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