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台缝纫机,是我们2005年搬大房子后,妻子从娘家搬过来的。缝纫机是上世纪70年代购买的,已经有40多年历史。现在人们穿的衣服,都是市场买现成的,难免偶尔有个线缝开裂等,在家缝补,省钱、及时、方便,尽管缝纫机一年也用不了几次,但也缺不了。
缝纫机在使用时,一直有断线、跳线等问题,凑合着能用,但就是不好用。家人给我曾经说过,但因为我不用,没有身同体会家人难受的具体感觉,没有管过。妻子也去市场问过配件,但配件加工粗糙又贵,所以妻子也没买,一直凑合着用。
母亲前两天拆卸下来,给我说梭床上的扳手,是塑料的,年久老化断裂,造成了断线、跳线问题。我在本地售卖店,购买了有问题的金属扳手、挑线器、缝衣针、机油、皮带等新配件,安装后仍然有跳线问题。
问题依旧,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幸亏媒体发达,于是网上做功课、看文章、观视频……进行比较,查看注意事项等。和妻子在搭、卸过程中,对照实物、文章、视频一起研究,终于搞清楚了技术的细节和注意要点,成功地解决了断线、跳线问题。经过我和妻子对照实物给母亲讲解,使用缝纫机40多年的、近80岁的、一直都是蒙着的母亲终于明白了缝纫机常见问题----跳线、断线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我学的是通信信号处理,从来没有修过机械的缝纫机,这是第一次。通过这次,现在把缝纫机的原理完完全全搞明白了,技术细节和安装要点,就是那么一点点的技巧,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生最常见的跳线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现在背上包,拿些工具,就可以维修绝大多数的缝纫机了,无论是工业的还是家用的,因为原理是相同的。规劝下一辈:天下所有东西,都是有技巧的,只要注意那么一点点而已。不会?学呗。如果想要干一个行业,那么就一定要把这个东西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下功夫研究透,彻底搞清楚,技艺在手,走到哪里都不怕。
想起流传千古的俗语: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其实技术、技巧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不说出来,再简单,他就是不会。你们下一辈,现在很年轻,人生的日子还很长,记得:现在竞争的社会,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保持有价值,你的不可替代性,才是将来拍桌子的底气。如果某天你要去拍别人的桌子,那你一定要让他知道,这事,没了你,就不行。哪怕是被别人利用的价值,如果连这也没有,那么后果真的可悲,不要埋怨人的绝情。
无论是绝佳的技术,还是充沛的资金、广阔的人脉、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你的价值,比别人更能吃苦也是,不会喊疼也是,甚至你用起来比别人便宜,这也算一种,但是诸多体现之下,最后的结果却是云泥的天壤之别。那些微不足道的贡献,要被取代实在是太容易了,就像流水线上的零件,你必须时刻有危机感,绷住自己的弦来保证不出问题,但凡有点差错,明天在这里运作的就会是别的零件,而你只能在垃圾堆里低低啜泣。
总结:
根据自身性格,选择行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做出决定后,学本事阶段,能坦然面对他人的轻蔑,从容接受现实的落差,在贫瘠的生活里充满希望地去为自己的选择支付出相应的代价,尤为珍贵。要知道,我们未来的强大正藏在今天那些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琢磨中,那些备受折磨的痛苦煎熬,那些濒临崩溃的绝望黑夜中,我们只有像蝉一样慢慢从洞穴中挪动出来,才会嗅到阳光的香味。技多不压人,届时,我们才能引吭长鸣。
屈新建
2021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