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从狭义上讲,债券交易中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债券发行人在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所借款项的义务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又称为违约风险,主要受到债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赢利水平、事业稳定程度以及规模大小等因泰影响。广义的信用风险则酒盖了所有导致无法履约的可可能性。一般来说,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最小,理论上认为中央政府债券是信用风险最低的债券,譬如中国的国债。

信用风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包括契约风险与清算风险。(2)发行者的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者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我之前对风险想法是有什么标准,专家评定方法是一种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其特点是银行信货的决策权是由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货人员所掌握,他们做出是否货款的决定。因此,在信 货决策过程中,信货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对某些关键因素的权衡成为决定 因素。

1.专家评定方法的主要内容

对于专家评定方法,西方商业银行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衡量标准,即通 常所称的货款审查"5C”原则。

(1)品德(Character)。

(2能力(Capacity)。

(3)资本(Capital)。

(4)担保或抵押(Collateral)。

(5)环境(Condition)。

来小结一下 评分模型和 ZETA评分模型

1.Z评分模型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商学院教授爱德华 -阿尔特曼(Edvard Altman)在 1968年提出了著 名的Z评分模型(Z-score M. del)。 Altman对当时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最能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和还本付息能力变量,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并建立的 著名的5个财务比率变量的Z评分模型。该模型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变量的 权重,将每一变量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相加,得到一个z值。该值就是判断某一公司的 财务状况和风险水平的临界值。z值越大,资信就越好;2值越小,风险就越大。根据阿 尔特曼的分析,当z<1.81时,借款人会违約;如果z≥2.99,则借款人会履约;当1.81≤z(2.99时,称为 “未知区〞或者“灰色区域〞,在此区域内判断失误较大,是因为原始样本存在错误类或两类的重叠而产生的。

Z评分模型和 ZETA评分模型

2.ZETA评 分模型

1977年,阿尔特曼、罗斯-C,霍尔德曼(RosS C.Haldeman和保罗 纳拉亚南(Paul Narayanan)对原始的Z计分模型进行了扩展,推出了ZETA模型。新模型反映了财务报告 标准和会计实践方面的变化,并对原模型构建中采用的统计判别技术进行了修正。ZETA 信用风险模型将原始模型中的变量由5个增加到7个 使辨认精度大大提高。这7个变量分别如下

×1:资产报酬率

×2收人的稳定性

×3债务偿还能力

×4:积累赢利,

×5: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用来说明公司的变现能力的指标

×6-资本比率,即普通股权益与总资本之比

×7规模指标,用公司总资产的对数形式来表示,并根据企业财务报告的变化做出相 应的调整。

Z评分模型和 ZETA评分模型对比

3.Z评分模型和 ZETA评分模型的缺陷

Z评分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适应性以及较强的预测能力,一经 推出便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当代预测企业违约或 破产的核心分析方法之一。

然而无论是z评分模型还是ZETA评分模型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两个模型都 依赖于财务报表的账面数据而忽视日益重要的各顶资本市场指标,削弱了模型预测结果的 可靠性和及时性其次,两个模型缺之对违约和违約风险的系统认识,理论基础比较薄 弱;再次,两个模型都假设在解释变量中存在着线性关系,而现实的经济现象是非线性的,使得违约模型不能精确地描述经济现实;

最后,两个模型都无法计量企业表外的信用 风险。另外,对于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如公用企业,财务公司、新公司以及资源企业,这 两个模型也不适用,因而它们应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

Credt Metrics模型

Credit Metrics模 型是1997年美国JP摩根等7家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共同开发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又被称为信用度量术。该模型构建在资产组合理论、VaR等理论和方法基础 之上,它不仅能够识别传统的诸如货款、债券等投资工具的信用风险,还可以应用于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因而该模型迅速成为行业标准模型之一,美国等发达国家大 银行已经将它应用于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并已得到金融监管当局相当程度的认可。

此模型的6假设

(1)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无关。债务末来市场价值和风险完全由其远期利率分布曲线 决定,即承认了没有市场风险的存在,在模型中唯一的变量是信用等级。

(2)信用等级是离散的,在同一信用等级中的债务人具有完全相同的转移矩阵和违约 概率,迁移概率遵循马尔可夫过程,实际违約率等于历史平均违约率。

3)风险期限是固定的,一般为1年。这实际上受制于所用评级机构的转移矩阵,这 些转移矩阵是1年。

(4)不同债务人的信用等级的联合分布是使用两者资产回报率联合分布来估计的,资 产回报率的联合分布又使用所有者权益收益率的联合分布来代替,

(5)每个信用等级对应-条零利率曲线,而且在违约事件中设有回收率,即违约发生 时,资产不是全部振失振失的部合等一风险暴鼠x1一口收客

(6)违约的含义不仅指债务人到期没有完全偿还债务,还可指信用等级的下降所导致 的债务市场价值下跌,即是一种盯市范式,并且违约事件发生在债务到期日。

模型的构造与参数估计为了简单起见,本书仅对单一债务的违约概率进行闸述。假定债券到期期限为而,债券等级划分为m等级(用J表示信用等级)。 它的基本构造由3个模块组成。

模块 1:确定债务未来各种信用等级出现的概率。

模块2.确定各信用等级出现时债务的末来市场价值,该模型计算债务价值的损失有两种方法。

(1)基于债务价值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

(2)基于债务价值的实际分布。

模型的评价

模型的优点:

a)对违约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违约也包括债务人信用等级的恶化;

b)该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传统的货款、固定收益证券、贸易融资和应收账款等商业 合同,而

且其高级版还能够处理互换合同、期货合同以及其他行生工具;

•)在对债务价值 的分布有正态分布假设下解析方法和蒙特 卡罗模拟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产收益率正 态性的硬性假设,可以用资产价值分布和百分位求出资产损失。

模型的缺点:

a) 大量证据表明信用等级迁移概率并不遵循马尔可夫过程,而是跨时期相关的;

b)模型中违约率直接取自历史数据平均值,但实证研究表明,违约率与宏观经济 状况有直接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违约率较低;在经济衰退阶段,违约率较高;

C)没有考虑市场风险,债务末来市场价值和风险完全由其远期利率分布 曲线决定,模型中唯一的不确定性是信用等级的改变,也就是说,信用风险是独立于市场 风险进行分析的,然而市场和经济状况的改变 如利率、股指、汇率、失业率的变化等,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整体赢利性 从而可能导致违约或者信用等级的变动;

d)该模型通过股 权回报关系来估计资产回报关系,而这可能导致不精确的估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