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借壳上市,信仰对牛弹琴

对《冈仁波齐》的过度解读,非但曲解了张杨的本意,也会陷入灌多鸡汤的自我陶醉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观影前后,有3件小事触动我心。

其一,稀稀拉拉坐了三四十人的小厅,中间有十来人出出进进,有七八人一去不返。

其二,观影中耳闻的多是对朝圣形式的惊讶,对最后冈仁波齐美景的赞叹,此外无他。

其三,结束后和朋友闲聊,他说一个富婆看完冈仁波齐,第二天就自驾游去找寻这美丽。

因曾两次走马观花冈仁波齐、对朝圣和藏传佛教略有涉猎,张杨的这部片子更像是用慢时间去填充自己空落的思维。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讲,他们至多感慨下信仰的力量、震撼于民俗的风光,深入一点再扒拉扒拉世俗浮躁、反智朴实之类。再然后就是触发一堆渴望逃离生活又小钱小闲之人,组团扎堆去冈仁波齐观瞻,最后再把冈仁波齐遗忘在一堆随手遗弃的现代化垃圾和朋友圈状态里。

脱离了宗教属性的冈仁波齐,唯余千年冰封人迹罕至的原始美而已。 

这当然不是张杨导演的本意。因为张杨已经很巧妙地回避了关于宗教的话题,把朝圣等同于一种信仰、一种民俗、一种祈福的形式感。至于用消解的手法,引入朝圣途中临盆分娩、老人去世、雪崩砸伤、车祸添乱等浓缩的情景,也只是取悦观影效果和屈从商业价值。影片的核心,仍然是不断重复的等身长头的坚定。

这种重复的力量,不再是影视手法,而是一种真实记录。也因之让观影者始而倍感新鲜、继而视觉疲劳,甚至中途退场。然而这不正是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磕长头的朝圣之旅,与我们每日奔波生计并无本质不同,也无高下之分,只是缺了一个目标。现代人之所以纷乱烦躁,也不完全是没有信仰、缺少目标,而恰恰是信的太多、想要太多。

在虔诚的藏民心中,他们是带着神圣的目标,带着家族的寄托,走向冈仁波齐。这种形式是他们的日常,如同我们每日起早摸黑挤公交、赶地铁奔向工作的生活,平淡而写实。途中遇水涉水、遇山翻山,在要不要在水里磕长头时,他们的反应是问杨培老人。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们没有犹豫、没有计较,不会想是否因为这样就得到佛的眷顾或者垂怜,而使他们的朝圣之路多点福报。

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多了杂念,就有了住相,也便少了快乐。这恰恰是我们作为现代社会人所缺失了的人文。

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美的实现需要一个周围世界作为基础。同样,宗教意蕴的实现,只是具有同样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朝圣只不过是影片的壳,脱离宗教背景谈信仰如同对牛弹琴。张扬深谙这一点,他似乎也没有那么多野心,作为一个小众类型片,影片没有教化,没有故作深沉的旁白,甚至连对白都只是原生态的陈述,只是让画面静静流淌。认真拍片,用自己的视角和方式,观众能悟出多少,取决于阅历或者对生活的态度。

倒是影片花絮透露了一些真实的意图: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是的,不带计较心与分别心,以虔诚、敬畏和热爱,寻找属于自己的冈仁波齐,活出属于自己的朝圣之路。

这才是影片真正想告诉我们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观影前后,有3件小事触动我心。 其一,稀稀拉拉坐了三四十人的小厅,中间有十来人出出进进,有七八人一去不返。 ...
    盏陈茶香阅读 2,325评论 1 5
  • 今天早上起来后除了胳膊疼,后背也疼,动一下觉得好像全身都疼。昨晚连做梦都是在想着脚的姿势应该是什么样的,手的姿势应...
    铜豌豆xyn阅读 1,118评论 1 3
  • 我在给顾客做脸的时候,老公打来电话问,你中午吃什么? 包饺子? 我说好吧,多送一点,有个姐也顺便在这儿吃。 做脸的...
    岩桐诗社阅读 2,635评论 2 4
  • 任何系统在其生命周期都会变化,如果我们期望我们开发的系统不会在第1版后就被抛弃,就必须牢记这一点. Open-Cl...
    刘岳森阅读 1,683评论 0 0
  • 不去想想想 更多的是去做做做 有目标 以结果为导向做做做 不拖延 来一件事做一件事 不找理由 无论结果如何 尽最大...
    ichigobaby阅读 9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