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人朗读章节中的一段内容,然后分享读后感:
聪睿爸的这个比喻很恰当
三种父母-----
孩子是一粒种子,初期的父母都像是孩子撑起遮风避雨的篷盖,没有本质分别
当孩子萌芽发展到一个阶段时,开始窜高,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父母状态------
1、篷盖不肯放手~~打压或者强加保护,父母潜意识“你还不行,我要保护你”,就这样,孩子始终没有机会做自己
2、篷盖撒手放开,任由孩子自行发展,“你大了,我管不了了”,可能长好也可能长歪
3、智慧父母,我始终陪伴你,你长大一点,我的篷盖也恰好比你高一点,成长高度也正好和你同步。既不影响你的发展、又能为你指引方向。
成长型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扮演朋友、引领的角色。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去学习、提升如何做更好的父母。
孩子会自己找到玩具和玩的方式,父母、陪伴者少给予干予、意见、评价,即使是赞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注入强劲的引擎。
2-5岁以内的孩子还不具备构建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的想象力却是最自由发展的阶段,不需要太多的玩具,玩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联想,形成“这是什么”的思维定式。而孩子的创造力来源于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创造出自己的游戏和玩具:一块几根木头弯板的城堡,一根木棍是枪,甚至一个汽球就是他的地雷。(童童的设计)
有时,孩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游戏的时候,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陪护人会时不时地打扰孩子“你热么?”、“你有尿尿么”、““你出汗了换衣服/垫汗巾”、“来,喝水先”、“好玩么?”……不断地打断孩子的注意力,试问专注力能培养或者保护好么?
上学后读书、学习容易开小差、所谓多动症,其实就是小时候大人破坏导致的。错怪孩子的大人,不如检讨自己教养孩子的误区。父母是唯一不学习就上岗的职业啊……
当孩子出现不知道干嘛的暂时无聊时,最好的办法是让Ta一起做家务。很快,Ta又会找到了创造新世界的想象力。艺术源于生活,就是这个意思。模仿,是他们生命初期的一种品质和状态。
听故事和看电视,两者的区别,听故事引发联想,启动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看电视是不需经大脑思考的成像,对孩子的生命体验来说,是一种设限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