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李经纬先生写的中医史,其中有一段谈到了唐朝的时候,由于唐朝国力强盛,许多国家会来到长安交流当然就包括了医学。其实我一直认为在交流更加方便的今天,我们的中医更应该去拥抱这个世界去与外面的世界交流。这种交流最能创新和突破的点我认为是药学,并且这也是检验中医理论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不过本质上还是中医的创新,或者这种创新也是中医理论在全新领域的应用,因为一种植物或动物会成为药材,往往值能在处方之中出现,才能称为药材。(虽然本人认为中医就不是科学,用科学去衡量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由于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所孕育的万物可谓是千奇百怪,那么在其它的国家很大概率会有华夏大地很多我们未知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所天生蕴含的禀性,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利用,搭配得当我们能够炮制出更多的药材也可以写出更多的处方来,由于搭配的方式有很多种(能够排列组合的方式也会更多(大雾)),从统计的意义上来说,我们能够设计的处方也会更多。而且我认为应该在外国的当地去教授中医知识,最好能够与当地的农学也结合,毕竟,食品本身就是药物。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以及他们的祖先都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孕育和滋养,他们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容易发现新的药材和处方,结合这种认识,他们能够炮制出适合当地人本土的中药,这个过程往往就能发现新的药材和处方,这些处方和新的药材的发现本身就是对中医的继承和探索。
另外,中医本质上还是讲究天人合一的,这么做会将中医与人与更广袤的时空更宏大的联系给揭示出来,这会更加验证中医的靠谱,也是更加丰富中医的实践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