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数学学习比作一棵树,那么我们都希望它能健康成长,能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繁花似锦、果实累累。
树能否健康成长,核心有五大要素:生命力、树根、阳光、雨露、土壤,数学学习就有着这五大要素。
孩子的意志品质,是数学学习的生命力;孩子的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树根;家长与老师对孩子的信任,是数学学习的阳光;家长与老师对孩子的鼓励,是数学学习的雨露;提供适合孩子思考的题目,是数学学习的土壤。
1、生命力——意志品质
学有所成的信心、迎难而上的决心、发奋向上的动力、越挫越勇的毅力、坚持思考的恒心。
这些是数学学习所需要的意志品质,它影响不了现在这棵树的大小、粗细、高低,但决定了未来。
2、树根——思考
每一次有效的思考,或成功、或失败、或探索、或推理,都是树根的成长。思考是汲取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数学文化的唯一源泉,也是这棵树能够茁壮成长的必经之路。
思考的深度、思考的高度、思考的时间、思考的空间、思考的效率、思考的能力、思考的经验,这些决定了树根的发达程度,也必将在根本上影响着这棵树的未来。
3、阳光——信任
信任孩子,这是很难做到的。与信任孩子相比,我们更容易相信名言、名师、名校或是成绩、名次。其实孩子本身,才是我们最需要信任的。
无论孩子当下的数学学习是向往、还是厌倦;学法是健康、还是不健康;成绩是优异、还是糟糕;老师是匹配、还是不匹配;学校是名校、还是普通校等等等等,我们都要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充满信任,乐于接受,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能够枝繁叶茂,哪怕目前艰难险阻,哪怕逆境重重。
这是数学成长这棵树,最为需要的能量来源——阳光,阳光是没有杂质的。
4、雨露——鼓励
每棵树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面临种种困境。也许是思考不出来、也许是内容不喜欢、也许是课上听不懂、也许是成绩不理想等等等等。
如果这时,有一些理解的声音、有一些鼓励的声音,那么就如同树得到了雨露的滋润,有了更强的生命力,便能以自己的力量渡过重重难关。
5、土壤——思考内容
数学学习,离不开课堂、离不开做题。课的品质、题目的品质就是土壤的品质,当然不同的树,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的、适合的土壤营养还不太一样。
能够让树根不断成长的土壤,才是适合的土壤;能够让孩子不断思考的题目,才是适合的题目。
6、枝叶花果——学习收获
当然,我们要额外说明一下,枝叶花果,都是数学学习的收获。而数学考试考察的,只是一些特定的树枝和树叶。
数学学习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健康成长之树,另一种是应试之树。
1、健康成长之树。
如果一棵树,生命力顽强,根系发达,阳光雨露充足,土壤肥沃适宜,那么我们只需静待花开。假以时日,它必然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所以我们能看到,有的孩子学数学,一学就会甚至不学就会。我们往往用天才天赋来解释这一现象。实际上没有谁天生会数学,他们是因为具备这五大要素。他们生机勃勃、根深蒂固,并且在学习这些枝叶之前,自己就已经长了许多枝叶,自然一学就会。
他们也会遇到种种不会的问题,不过他们会选择坚持思考,让根部更发达,让生命力更顽强,让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枝叶健康地、自然地生长出来。
这样的树,也有一定的可能,最终成绩没有理想中那么好,但是这样的树能收获到的枝叶花果,已经远远超过了考试要求的范围。毕业后,他们会觉得数学没有白学,会觉得思考无处不在。
2、应试之树。
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五大要素,而只是关注做题、考试情况,就相当于我们只在关注这棵数学之树上是否有考试考察的枝叶,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生命力、树根、阳光、雨露、土壤。
而这时,如果发现孩子这棵树没有这些枝叶,传统教育往往采取的措施是:生掰硬拽一下,看看能不能有这个枝叶;如果不行,那就粘上一个。有的粘树叶、有的粘树枝。过几天后发现这些枝叶枯了或是掉了,题目又不会做了,那就再学再练、再复习,把枝叶反复的多粘几遍,甚至教给你如何粘的更牢的种种技巧。
这样的树,就算成绩特别好,但最终能收获到的,恐怕是沾满了毫无生命可言的枝叶。也就是似乎除了种种考试题目的解题方法外,一无所获,甚至满身伤痕。毕业后,会长叹,终于不用学习数学了。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一句话:“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如果不深入了解,可能会对这句话产生一些误会,以为多报班、多刷题、大量时间用于学习、会做特别多的题目,就算勤奋和积累了。但如果读了华罗庚写的那本书《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就会知道,勤奋和积累,究竟代表着什么华罗庚说的勤奋,指的正是数学学习的生命力——意志品质;华罗庚说的积累,指的正是数学学习的树根——思考。
意志品质的优劣,而非刷题的努力程度,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高度;思考的积累程度,而非记忆的积累程度,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