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日本核污水排海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日本依然一意孤行地推行排海计划,引起周边各国对辐射水平的担忧,就在这时,我国国内4个省会城市监测中心发布了核辐射水平报告,显示,辐射值超100纳戈瑞每小时,引起了热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什么危害?我们该如何规避?日本强启核污水排海计划:漠视环保,心怀鬼胎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里氏9.0级巨大地震,随后引发的海啸又袭击了日本东海岸。这场灾难不仅给日本民众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对日本乃至全球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造成3个反应堆熔毁。为了冷却反应堆,东京电力公司向反应堆内注入了大量海水,这造成了大量受辐射污染的废水积聚。当地居民因辐射污染被迫迁离家园,日本政府也无力进行有效处置。此后,福岛第一核电站又多次发生泄漏事故,大量高辐射废水外泄入海。具体来说,2013年8月东京电力公司承认约300吨受高度污染的辐射水从存储罐外泄入海洋。同年10月,由于降雨量增加,储存罐再次发生泄漏,高辐射废水很可能又一次流入了太平洋。2014年2月,约100吨含有铯的高辐射废水从储存设施泄漏。日本政府对这些事故的处理态度极其消极和推诿,处理措施也十分不力。为了应对核电站内不断增长的庞大核污水,日本政府决定将其排入大海以了结这个心腹大患。尽管韩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环保组织纷纷表示反对,日本还是在今年8月24日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海洋排放计划。据预计,这项计划居心叵测,将持续30年以上,排放的核污水将通过洋流扩散到全球各地,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日本政府此举明显违反《伦敦公约》的规定,该公约明确禁止倾倒废弃物和其他物质,也是对全人类环境安全的漠视。早在福岛核泄漏后,一些日本政府官员就曾为了证明核废水无害,进行喝核废水的表演。但是这种行为极其不负责任,分明是欺骗百姓,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日本不顾各方反对强行排海的做法,充分暴露了其利益至上、漠视环保的心态。中国政府对此立马采取明确立场,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停止核废水排放,并承担起核污染的所有责任。我们也呼吁更多国家和个人加入这一行动中来,共同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此外,日本政府近期还私下施压中国政府,要求查处所谓的“反日分子”,声称日本国内某些群众收到了“骚扰电话”。这种行为更是意图转移视线、粉饰太平。日本政府应正视自身错误,而非编造事端来陷害他国民众。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无端指责普通群众的行为。大陆四个城市的辐射监测数据分析随着日本决定排放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进入太平洋,中国民众开始密切关注国内各地的辐射监测数据。据报道,9月1日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大陆四个省会级城市的辐射监测值超过了100纳戈瑞每小时,引发了广泛关注。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这四个城市的数据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第一处监测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监测中心,显示出106纳戈瑞每小时的辐射值。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存在着各种天然辐射源。该地区岩石、土壤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放射性元素,这是导致本底辐射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高原地区的气候干燥,使得岩石风化作用强烈,也会释放出更多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因此,内蒙古的辐射数据并不异常,而是处于该地区的正常范围内,不应仅与日本核废水联系在一起。第二个城市是福建省的福州,监测点位于福州市区的福飞北路,显示102纳戈瑞每小时的辐射水平。福建邻近日本,担心受到日本核废水的潜在影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福建省本身也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蕴含着各种天然放射性元素,这是造成本底辐射较高的重要原因。此外,福州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放射源,例如建筑材料中的釹等放射性元素。因此,监测数据更可能反映出当地环境本身的特征。第三个城市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这里的东嘎镇辐射监测点显示出更高的189纳戈瑞每小时。之所以出现这一数据,主要是由于西藏地处高原,海拔较高的环境使得本底辐射水平偏高。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自然存在的各类放射性物质更易被检测到。此外,高原地区的地质遗迹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因此,拉萨的数据并不能直接认为是受到外部事件影响,而更应该视为高原城市的典型特征。最后一个城市是青海省的西宁市,监测点设置在西宁市区的纳家山区,显示出119纳戈瑞每小时的辐射读数。青海省多处高原地区,同样具有引起本底辐射偏高的地质及地形条件。蕴含放射性元素的岩石广泛分布于该地区,这是辐射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青藏高原的气候更为干燥,也使得辐射物质更容易被监测到。因此,西宁的监测数据也主要反映了高原城市的典型特征。综上所述,最近公布的四个城市的辐射监测数据看似偏高,但考虑各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后可以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本底辐射特征所致,而不是由于外部的核污染等事件影响。当然,随着时间推移,仍需继续观察各城市的辐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同时,针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问题,中国也将持续跟踪和评估其对周边海域环境的潜在影响。切实保障公众健康和地区环境安全是首要任务。核污水危害极大福岛的核污水远非“净化”那么简单。日本政府宣称经过ALPS系统高度净化的排放污水,除氚外其他核素检测不到。但有关专家还是指出ALPS系统对氚的去除率仅约70%,排放的废水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氚,半衰期达12.3年。持续排放势必增加太平洋的总辐射剂量。此外,福岛核污水其中含有至少60种放射性核素,大部分物质浓度远远高于国际排放标准。这些物质中,一些对人体有高度危害性,如可引发癌症的锶-90、铯-137,损害生命遗传基因的碘-129、碳-14等。一旦大规模排入海洋,势必污染广大海域,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以碘-129为例,它的半衰期达1.57亿年,是所有放射性核素中半衰期最长的之一。目前福岛储存的核污水中,碘-129的浓度是排放标准的7.6万倍,输入海洋后可能在670年内使整个太平洋的碘-129浓度提高近60%。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无法预知。事实上,我们不需要预知,因为过去的事故已经证明了核泄漏的可怕后果。2011年事故发生后,日本周边地区出现了大量变异动植物,如畸形蝴蝶、白化黑熊等。本地居民的癌症发病率也明显增加。这些无不显示出核辐射的长期危害。如果再排放百万立方的核污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呼吁日本政府暂停排海计划,探讨更安全、环保的处理方案,并让国际专家充分参与。同时,中国及周边国家应加强海洋监测,一旦发现污染迹象,立即采取行动控制。我们也呼吁全球公众关注这一环境危机,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家园。当前,各界普遍认为日本此次排海决定存在环境风险考量不足的问题,排海后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需要持续进行。但绝望并非对策,科学态度与国际合作是当前最佳出路。各国可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共享机制,统一监测标准,进行核污水的扩散和生物累积效应评估。风险出现后可及时提出警示,采取限制海鲜贸易等临时性措施。另一方面,应继续开展核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发,争取找到根本解决方案。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绝不仅仅是核污水一种。我们需要在核污水问题上表现科学态度,同时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美好家园。
日本核废水排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齐帆齐微课 人人皆知,未来的某年某月某日,世界历史上又多了一道题目:日本核废水排海是哪年哪月哪日。 当然,今天的人...
- 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正式开始核污染水排海。 受此影响,韩国盐价大涨,民众大量囤购食用盐,而在国内,...
- 编者按:最新消息福岛核电站,2号机组压力容器下方的支架平台已出现大洞,附着大量疑似核燃料,烧穿安全壳(混凝土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