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待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这是这一段时间听到的最多的话了,就连网络中也是被这段话每时每刻刷了屏。
因了武汉冠状病毒,这个年变成了一个特别的春节;因了顽固性感冒加咳嗽,这个春节我变得格外清闲。
因了无时无刻的咳嗽,我将自己主动隔离起来,其实对于我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不喜欢应酬,休息的日子喜欢安静的宅家,这次轻易的都满足了。
宅家,真好!
想不起来,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大的爱好就是宅家看书写字。似乎是天生如此,也许是从记事起,不得而知,只知道自己从来就不喜欢喧闹的场面,一直以来都喜欢独处,喜欢安静,记得小时候喜欢一个坐在树下,听小鸟在枝头欢唱;喜欢一个人去爬山,听草丛中虫草的窃窃私语;喜欢去河边散步,听河水流淌的声音,看鱼儿飘游,看蝴蝶飞舞,在这种安静中把所有的心事借着此情此景淡忘。
一直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宅家,看书习字,自得其乐让复杂的情绪在安静中找到答案,安静的走出复杂多变的人群,在百花盛开的季节,常常一个人安静的漫步,体会,感受花的芬芬,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不同的季节,感受着不同的色彩。
长大后,尽管生活所迫,不得不周旋于热闹的边缘,但始终无法让自己融合在热闹之中,似乎怎么努力都是与热闹格格不入,依然喜欢安静。
一些人,一些事,总是不知不觉的在安静中拥有,在安静中失去。
有人说一个人真正的安静是来自于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自由。用一颗平常心,做平常的事。
我认为一个懂得独处的人,一定是习惯安静的工作,安静的做人,安静的做事的人。
多年来,一直有个不算特别的爱好,就是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安静的看书写文,享受文字的美好!感受文字间带来的营养与丰盈。写的不好,读的书也不一定是名著,但依然能长此以往,乐此不疲的坚持下去。
喜欢安静的思考,回味,在安静中感受生活的平凡,体会生活的不易。
在这非物横流,氛绕繁华的时代,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围观世界的和平,领阅名族的富饶。
爱上与自己共勉的时光。
爱上安静的生活,安静让自己变得独立,变的沉稳,变的坚强。
在悠悠岁月中,让生命的律动活出心灵的自由与平静,活出丰富的人生,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半生归来,如今想来,时间如此之快,幸好无知,才有前往探索的勇气。
一直勇往直前,坚持不休,就像从未受到过伤害一样,坎坎坷坷,颠颠撞撞就这么走了来。
记得年轻时,总喜欢拼了命的将自己融入一个圈子,一些人的生命里。而今却只想拼命的逃离一些人,一些圈子。感觉这几年已经很少和任何人深交了。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本质上也是一个“生性凉薄”的人。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生性凉薄”的人最为有距离感。
经历的越多,越明白比起心口不一的假热情,“生性凉薄”的人反而更值得深交。
因为“生性凉薄”的人,遇事,心中有衡量,真诚而不假装。他们做事,干净利落,不卑不亢;做人,心中有尺,问心无愧。
其实真正的“生性凉薄”从来不是表面上的冷漠疏远,而是成熟后主动选择的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中年以后,才发现舒服的社交状态,是互不亏欠。
生性凉薄的人有时看似有点“不近人情”,其实更加真实,更懂得划清界限,不虚情假意答应,也不毫无原则讨好。既不会不亏待别人,也不会委屈自己。
都知道成年人之间最基本礼貌就是不要轻易麻烦别人,不喜欢轻易被麻烦。但做到前半句容易,后半句却很难。
余生很短,别人占用的时间多了,自己的就少了;余生很贵,委曲求全做老好人,不如做个“生性凉薄”的人。
世间最舒服的感情,是深情而不纠缠的。即使心中伤痕累累,但也能在受伤后清醒自知。对对方的解释,懂得当断则断,当放则放,不见,不纠缠,不给自己任何期待。
没有谁真的铁石心肠,但人总要成长,不如学会对自己狠一点,未来才能少一点牵绊和痛苦。
生性薄凉,不是从心底里的谁都不爱,而是懂得在爱里,成全彼此:
让你不舒服的关系,长痛不如短痛去做个了断;
决定放手的人,就真的切断一切联系再也不要见了;
所有付错的心,爱错的人,留错的情,当做心底的垃圾一并清空。
以一颗干净,勇敢的心,再去追寻新的可能。
世间最舒服的生活,是在自己的节奏里过一生。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时区,找到自己的时区,做自己才不会活成别人。
“生性凉薄”的人对别人坦诚,对自己更清醒而自知:不随波逐流,按照大众的规则生活;不被社交圈子所累,三观不同不去强融;不活在别人的眼里,也不活在自己的情绪里。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做一个生性凉薄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同。并且,活成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活成自己,这便是生而为人最大的幸运和勇气。
余生,愿自己有生性凉薄的底气,也有热气腾腾过好生活的余生。
若有人因了你的凉薄,离开你,很好,毕竟,不能用心接纳你的人,远近没什么不一样。被区别对待,才是最真的选择;被偏爱,才是最厚重无言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