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元年,癸未,公元681年
李冶会不会是年号最多的皇帝?据说武则天也喜欢改元,不知这两口子哪个更多一些?估计是武则天,女人喜欢经常换个打扮嘛
1、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改葬父母,使其舅氏迁旧墓。上闻之,怒曰:“义琰倚势,乃陵其舅家,不可复知政事!”义琰闻之,不自安,以足疾乞骸骨。庚子,以义琰为银青光禄大夫,致仕。
李治受儒家长幼尊卑的影响已经很深刻了。李义琰是不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尽孝被迫辞职的高官呢?
2、绥州步落稽白铁余,埋铜佛于地中,久之,草生其上,绐其乡人曰:“吾于此数见佛光。”择日集众掘地,果得之,因曰:“得见圣佛者,百疾皆愈。”远近赴之。铁余以杂色囊盛之数十重,得厚施,乃去一囊。数年间,归信者众,遂谋作乱。据城平县,自称光明圣皇帝,置百官,进攻绥德、大斌二县,杀官吏,焚民居。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甲申,攻拔其城,擒铁余,余党悉平。
神神鬼鬼的东西果然好用,谁都能拿来拉虎皮做大旗
3、乙巳,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寇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将兵邀之于朝那山北,兵败,为虏所擒。朝议欲废丰州,迁其百姓于灵、夏。丰州司马唐休璟上言,以为:“丰州阻河为固,居贼冲要,自秦、汉已来,列为郡县,土宜耕牧。隋季丧乱,迁百姓于宁、庆二州,致胡虏深侵,以灵、夏为边境。贞观之末,募人实之,西北始安。今废之则河滨之地复为贼有,灵、夏等州人不安业,非国家之利也!”乃止。
一失守就撤销行政区域,这时大唐的进取心已丧失殆尽
4、庚辰,诏以今年十月有事于嵩山;寻以上不豫,改用来年正月。
李治还是念念不忘封五岳
5、八月己丑,以将封嵩山,召太子赴东都,留唐昌王重福守京师,以刘仁轨为之副。
这个安排很奇怪,留守京师本来应该是太子的职责,虽然不是上战场,但太子离开重地,总让人觉得会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很可能是出自武则天的安排。
6、十一月丙戌,诏罢来年封嵩山,上疾甚故也。上苦头重,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鸣鹤请刺头出血,可愈。天后在帘中,不欲上疾愈,怒曰:“此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鸣鹤叩头请命。上曰:“但刺之,未必不佳。”乃刺百会、脑户二穴。上曰:“吾目似明矣。”后举手加额曰:“天赐也!”自负彩百匹以赐鸣鹤。
抓紧说武则天的坏话,不然做了皇帝就不好说了
7、十二月丁巳,改元,赦天下。上欲御则天门楼宣赦,气逆不能乘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之。是夜,召裴炎入,受遗诏辅政,上崩于贞观殿。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不决者由天后决断,这真是李治本意吗?
8、庚申,裴炎奏太子未即位,未应宣敕,有要速处分,望宣天后令于中书、门下施行。甲子,中宗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
裴炎这一手把中宗李显给架空了
9、故事,宰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为司空,房玄龄为仆射,魏徵为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及裴炎迁中书令,始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裴炎不只是拿到了宰相称号,还拿到了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