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醒来,窗外朝阳明媚,一扫昨日阴霾之气,风暖天蓝,站在阳光之下也会微微的冒汗,收拾东西离开旅店,看看身后的北塔山,忍不住又去逛了一圈。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到百米的山道两边居然已经有将近十个买卖人开始做生意了,沿路排开是卖手串代刻名字的小哥,两三个卖红飘带和香火的老婆婆(那一个不知名的神佛香火倒还挺胜,已经是香烟弥绕,还有一个白首的老太太一遍咿咿呀呀唱着颂子一边上香,身后两个孙子辈的小子露着刺青的胳膊在不耐烦地等着),两个算命先儿,一个抽签解卦,一个测字看相,分工明确。最上面是另外一个披头巾的中年妇女卖鞭炮。我正在诧异为什么要卖鞭炮时候, 之间山顶平台上一个小年轻已经把一挂鞭炮放在塔底层的门洞里,点了捻子噼里啪啦的放上了,还赶忙拱手念祷,算是给我现场解惑了。
明亮的光线并没有让县城的街道和楼盘变得更加醒目,倒是山后的一片郁郁葱葱显得比昨天晚上喜人多了。
下了山坡,找到一辆摩拜单车,一路下坡,依着昨天来时的记忆,准备去看看沿途标志牌上的两处景观,黄继光纪念馆和文庙。想来是一文拜万世师表,一武纪念最可爱的人,中江人民的精神生活还是挺丰富的。
来到河边的黄继光纪念馆,一排平房零散的介绍了一下烈士生平,事迹,没有想象中详尽的抗美援朝历史介绍。进大门处倒是迎面一个小广场,几排菊花和一尊白色石雕,后面靠着一个小山包,有几分意境,惹得两群大爷大妈不停地合影留念。
整个纪念馆所有的雕塑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在我看来颇有些辱没烈士形象的滋味。转念一想,纪念馆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精神,如佛家所讲不挂相。如此看来,雕塑者还有些得鱼忘筌的趣味?
小山包顶还有一座小亭子,看起来又是一处鸟瞰县城的不错视角。丧气的是上山小道有铁锁封门,不得而入。
骑车过河,往小巷里一拐就到了地图上所标的文庙。这是在我孤陋寡闻的见识之中最接地气的文庙了(我已经忘记了许昌的文庙长什么样子了,现在已经被拆除,更是回忆无觅处)。院子倒还有些规模,南墙是左近老太太们聚众遮阳聊天的地方,东西两个门直接通到巷子里,人来人往的成了通衢。门外的街市都是尚未拆改的棚户危房,剃头店苍蝇馆,连地面都不是柏油路,黄泥土场坑坑洼洼,积着大大小小十几洼水。
稍有年代的小桥被栏杆四面围起,正门口外放音响节奏明快的广场舞震天动地。进了大门,廊下是中江县中老年象棋比赛的小桌马夹,东配殿旁两只乒乓球台上小童正在挥洒汗水,西配殿已经成了茶馆。大殿空无一人,拙劣的雕像是至圣先师和各个年代儒学大贤们,分两排做好,面容表情难分彼此,连名牌介绍都是驴唇不对马嘴。高迈腿过门槛出大殿,只听得满园廊下空地上哗啦啦的麻将牌声,喝茶吹水巴适得很。大殿墙根还摆了一排的旧鞋与鞋垫,想来是管理员刷好了鞋好尽快晾干。
虽然没有斋庄中正的氛围,倒也不觉得讨厌,何必非要把儒学搞成儒教呢。黄继光们流血死战的目的不也就是为了让家乡父老能平安的在家生活。
开车锁,蹬了几步,到城南客运站,依旧买票排队,回成都梁家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