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季的奇葩说,我最喜欢的是史航老师。他其貌不扬,但很沉稳从容,话语之间能看出文化底蕴和胸中丘壑。
对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读过很多书,并且家中到处都是书。每次搬家,书都会成为他最重的“负担”。
读书多的人,仿佛就有了书香气,同时,又好似一本百科全书,不论谈到什么话题,都能接的游刃有余。
史航老师曾说:很多时候,你的阅读,其实是不断地建立联系的。
日本的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获得睿智,不论遇到怎样的事情,都有能力从容应对。
茂木健一郎作为日本脑科学研究的领跑者,擅长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融入生活。他著有《创意脑》、《大脑活用学习法》等书籍,告诉人们如何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改造大脑,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为了让大众更好的了解读书的益处,茂木健一郎著有《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从自身经验出发,告诉我们通过阅读,能够更好的磨炼语言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大脑能到锻炼。
读书带来的改变不止一点
读书的好处很多,茂木健一郎主要看重这几点:
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视野就越宽
读书能提升语言能力
读书可以做生活的“预防针”
读书是一种社交工具
读书的广度,由涉猎范围决定;读书的高度,由阅读量决定。二者相结合,读的书越多,智慧与见识越多。 牛顿曾说,自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对于我们来说,书籍就是那个巨人,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从书中获得知识,与以往的经验碰撞,能产生新的火花;不懂的问题去书中寻找,也能得到新的认知。这些积累在大脑中磨合,形成我们自己的思维,通过使用,能达到磨炼语言的功效。很多人觉得自己不会说话,大都是没有想法,多向大脑中输入,才能有更多的输出。
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其中有很多未知的世界,可以打开我们的脑洞,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别人的人生经历。通过看书中人物的快乐和悲伤,体会当下的幸福;通过看主人公的处世之道,思考自己的生活。如果发生意外的事,我们能比以往更从容的面对,这就能称为读书的“预防针”作用。
现在有很多线上线下的读书交流活动,喜爱阅读的人,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我的朋友中,就有因读书会认识,后来发展成恋人的。茂木健一郎说,自己喜欢知识女性,会因对方手持有意思的书籍而产生心动的感觉。 现代人通过衣着、谈吐识人,但很少有人通过对方阅读书籍的类型识人。 读书识人这个点,没准能让我们更容易发现有趣的灵魂。
读书贵在有这样的认知
读书有娱乐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相较于娱乐性阅读,功利性阅读的收获较大,但需要在与书接触的过程中抱有一定的目的性。
1.目标是“御宅族”
在日本,御宅族是指对某领域十分热爱,从而对其进行深刻研究的人。
茂木健一郎小时候喜欢蝴蝶,经常会去书店中寻找和蝴蝶有关的书籍,并为其花费了大量的资金。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最终走向了脑科学的研究道路。
御宅族沉迷于热爱的事物中,在追寻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了其他的素质,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2.别怕“危险性”
阅读有时会颠覆人们现有的认知,动摇眼前的事实。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9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九八四》,讲述了人们被全面监视的故事。在当时,人们对书中描绘的情形感到惊恐和不可思议,若被全面监视,将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的语言和行动自由。
而现在,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这种情形的发生已然成为可能。2013年就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听事件被曝光,引起了世界人民的热议。
3.随着阅读不断思考
阅读时产生的思想上的碰撞,是大脑进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世界很大,在我们已知的范围之外,还存在着无穷尽的未知。
读书时接触到的不一样的思想和故事,都是需要思考的。不固守原有的认知,能接纳不同的看法,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
读书是有技巧的
为了能将读到的东西更好的运用,茂木健一郎提出了7个关键点:
大脑适合“杂食”
同时阅读多本书
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经典之作
与“万事通”交朋友
通用电子书与纸质书
分清文章的好坏
熟练掌握“速读”
爱好读书的人会读各种各样的书,即便和工作、生活无关的书籍,也能甘之如饴。史航老师读书就很多元化且随意,每次要读书的时候,就会从书堆里随机捡出几本,而这些随机的书中,常能给到他创作的灵感。阅读的内容在大脑中进行发酵,形成优质的土壤,而读过的书,就是积蓄的养分。
和“万事通”交流,就好像在读书中的精华,去除繁琐,让人顿时领悟。同时,他们的博学多识,也为我们进入新的知识领域提供了可能。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中提到了大量的书籍,涉及各个领域,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就能建立好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待读书单。
对我来说,读书的乐趣在于: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以及更好的处世。这些,都是茂木健一郎所说的“阅读改造大脑”的体现。受益之处不止于此,阅读一本本书就像经历一次次的旅程,能让我们在有限的一生中,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