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周国平曾说:
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人们往往把交际当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是比交际更重要的能力。
与自己独处的能力不是人人都具备,是现代人普遍缺乏的一种必备技能。
独处的你,能专注做好一件事;
独处的你,可以活得更加充实;
独处的你,方可找回真实的自我。
世间的繁华,是表面的风光,内在的孤独;
独处的魅力,是外在的孤寂,内心的充实。
你若独处,魅力自来。
01、独处,让你更加专注
在一次综艺节目上,钱峰自爆汪涵删了他的微信。
汪涵从容地回复道:我不仅删了你的,陈坤,范冰冰的也删了,包括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我的微信,田源,梦辰的都删了。
他认为微信好友超过100人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信息太多来不及回复还会影响朋友间的感情,还不如有事时直接电话联系,高效简捷。
汪涵是一个很爱独处的人,除了工作时间,他把其余的时间都留给了自己。
独处时,他专心的看书、练字、研究厨艺或构思节目等。
他不爱参与无用社交,更爱独处时专注的做自己爱做的事。
正如梭罗所说:我喜欢独处,我从未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他一个人远离世间繁华,独居在瓦尔登湖旁,享受着那份美好的孤独,专注于创作,才有了举世闻名的《瓦尔登湖》。
很多人不愿独处,害怕寂寞,宁愿在一群人的狂欢中独自刷着手机,也不愿一个人待着看看书。
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诱惑,导致独处能力正在退化,专注力也在慢慢的被侵蚀。
唯有坚守独处,才有更强的思考能力,才能更专注的做好一件事。
02、独处,让你更加充实
内心空虚的人,才会去外界寻找满足感,但充实的人,无需外求,内心自给自足。
我的大学同学张华,现在是世界500强公司的城市总裁,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众不同。
那时候,我们都忙着打游戏,谈恋爱,喝酒聚餐,忙于各种集体活动,不想被人说成不合群。
但他不一样,每天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自习室,有时社团开完会,他也不参加集体聚餐,背着书包又走向了自习室。
周末,他会为了一本书跑去省图书馆借阅,独来独往就是他的风格。
在大学期间,他就有了严格的未来规划,早早的准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会计师、建造师考试等,有次英语六级与建造师考试在同一周,那段时间他天天复习到半夜。
有的人表面过的很充实,其实在夜深人静,或是酒醒的清晨就会感到很空虚。
而有的人看似过来枯燥孤独的生活,但独处时带给内心的充实感,别人无从体会。
歌德说:才能最好在孤独中培养,品格最好在世界的汹涌波涛中形成。
深以为然。
独处,是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世界,与灵魂对话,反思自我的时刻。
没有独处,就没有让自我提升的时光,就没有抵御诱惑的能力,就没有让内心充实的机会。
内心充实的人,从不会觉得独处是一种寂寞,而是一种激情。
03、独处,让你找回自我
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全国前三的房地产公司,借着平台的优势,过着自认非常风光的生活。
每天出入高档场所,天天都有饭局,桌上的人总是我最小,其余的人不是大老板,就是企业高管,或是政府官员。
天天和这样的达官显贵们称兄道弟,把酒迎欢,以为这就是自己想过的生活。
人在喧闹奢华的生活中,最容易迷失自我。
亲戚朋友看着觉得很风光,自己觉得也很风光,但每次酒醒后会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
我会觉得其实我和他们关系并没那么好,他们也许记得你的酒量不错,或许什么都记不得。
都说酒桌上好谈事,并且谈的都是公事,大多都是为了赚钱,毕竟活着就得花钱,特别还想体面的活着。
现在想来,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亲戚好友在一起吃喝是为了纯粹的感情,其他的都是利益使然。
毛姆说:
“文明人”的行为真是奇怪,愿意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那些无聊的应酬中。
他们相遇时态度寡淡,分别时如释重负。
这当然纯属礼尚往来的敷衍。
这种面具下的交往,并不是真正的自我想追求的。
后来,我离开了地产行业,开始了写作生涯,虽然没有经验,知识积累不足,但找回了真正的自我,过着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
一个人是否优秀不是取决于你认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想认识你。
优秀的人从不缺人脉,而活出真正的自我才会让自己更加优秀。
而独处时,能让自己找回真正的自我。
04、独处,做一个有魅力的人
作家周国平说,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
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
没有独处能力的人正因为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觉得与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没有意思,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
这样做的结果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迷失自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不甘于灵魂贫乏的我们来说,独处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空虚,浮躁,迷茫是现实社会的代名词,但独处能让人变得充实,专注,自我。
愿你能爱上独处,做一个有魅力的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