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一个问题吧?
“猜一猜这次考试谁能考第一?”这个问题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整个学生时期,但是否还有人记得你曾经给出的答案?
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听了无数遍,但答案可能是永久不变的那几个人,就像1+1=2、我就是女性、我爸就是我爸、我妈就是我妈那样天经地义;可是这种天经地义又是谁给我们的?我们又可曾问过自己,凭什么我们不能是第一!
有人第一次考第一名时,我们也许会认为他是侥幸;第二次时,我们认为我们努努力也可以;可当第三次,第四次……第十次时,我们便把它当做理所当然。我们开始习惯,习惯别人取得第一名,也习惯自己甘于平凡。更可笑的是,突然有一天第一名变成了第二名,我们会感觉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甚至开始了不假思索的指责。
“那个人肯定打游戏了”
“他肯定谈恋爱了!”
“老师这次肯定会很失望,他怎么可以这样?”
说来很可笑,连我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把“第一名”当成有主的物品。这个“物品”从来不会属于我们,而我们也不会抢夺“他人的东西”!我们悠闲自得的躺在自己画地为牢的舒服圈里,不假思索指责别人学习到退,然后费尽心思的鼓励他人力争上游,自己却为了躺在舒服圈里找尽借口的行为,真是“谬”不可言!人可以不是第一名,也可以输,但把别人的努力当成自己理所当然堕落的借口,就真是有点讽刺!
你见过理所当然的背后的一切不公吗
有人见过崩溃之后的哭泣吗?不是那种号啕大哭,也不是争吵之后歇斯底里的哭喊,而是突然之间泪流满面。
我见过!这件事发生在2016年我给表弟补课的那个暑假,它发生的很突然,毫无预兆!而他哭的起因,仅仅是我的一句话,一句很平常的话!
我说“弟,以你的水平,这道题不该错啊!”
就这么一句话,他突然间流泪了,我根本不知道到底怎么了?而他哭了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把书房的门锁上。然后趴在桌子上的小声的哭泣。
“姐,其实我真的很累!”这是他哭着说出的第一句话,仿佛长时间绷着的那个弦断了,但他不像火山爆发那样轰轰烈烈,而是像一只被逼近绝境的野兽,它不反抗,也不挣扎,只是孤独的躲在角落咬着自己的爪子呜咽!
这是他上小学以来,我第一次见他哭!他是所有大人心中最理想的儿子,也是我们这群孩子在童年里最讨厌的存在!在我们看来,他就是宠儿,上天的宠儿!谁可以从幼儿园到高一几乎一次不落的考全校前十,更别提他还一直上着市里最好的学校!可就是这样的他,几乎崩溃!他趴在在桌子上边哭边含糊不清的哭诉着,仿佛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口的对象,哪怕这个对象和他关系其实并不好。
我静静的坐在那里听着他的抱怨,我知道他并不需要我的安慰,他只需要一个可以诉说的人!
从他的话里,我大概了解了他一直以来的压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历来的期望,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使多少孩子活成了玩偶的模样,可即便如此,许多孩子也无法达到父母心中的那个样子!表弟也是如此,他说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父母心满意足。父母最近对他很失望,总是说他不好好学习,可是他努力了,真的很努力了!
他之后说的几句话,让我有些心酸。他说“姐,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想辜负他们的期望,一点也不!我爸一个月的工资,有一半花在我的补课上;我妈每天陪我早起晚睡,我5点起床,她就要四点半起来为我做饭;我夜里何时上床,她就何时关灯。有时候我压力真的好大,我好怕对不起他们,我唯恐出半点差错会让他们失望。我不敢抱怨,不敢叛逆,也不敢在他们面前哭,因为我比谁都清楚,他们更累,更不容易,可是我感觉我好像永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面对他的哭诉,我只说了一句“熬过去,就好了”其实我比谁都清楚,没有最苦,只有更苦!熬过高考,迎接你的一定是更苦的社会!
表弟成绩不差,保持他现在的水平,他一定可以上一个重点大学。可是他依旧达不到父母要求。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人性的缺点!人们总习惯性用更高的标准来道德绑架优秀的人,用低的标准嘲讽贬低失败的人,而表弟就错在他一直以来的优秀上。
举个列子,两位歌手进行比赛,一位一直满分的歌手在这次比赛中没唱好,得了80分,而另外一位不及格的歌手这此出乎意料得了八十分,两位歌手中赢的肯定是一直不及格的那位。因为大失所望对出乎意料肯定输,满分的那位绝对不是输在唱歌上,而是输在观众认为的理所当然上。
在评判别人时,我们先问一问我们自己,我们心里的那杆秤准吗?我们所认为的理所当然公平吗?我们不能因为别人优秀,就把100分的标签贴别人,让别人寸步难行吧;当然也不能因为自己无庸,就把0分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然后因一点小事就洋洋得意吧!
你的理所当然只会把别人逼得越来越优秀,把自己放纵的越来越堕落。有时间嘲讽别人的退步,倒不如提高提高自己的标准,毕竟0分和一百分的差别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