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这句话,如果能从父母那里获得5000次夸奖,孩子就会获得自信。你也许会表示怀疑——这是真的吗?
我也听说过一个实验,1968年,美国的两位博士给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智商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们——某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高智商”学生只是随机抽取的。
但后来结果却很惊人,这些“高智商”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原因很简单,不知不觉之中,老师给了这些"高智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感情投入,学习机会和课堂反馈。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你对孩子的期待,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成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在电影《后天》中,有一位男科学家读书无数,别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最开始养成读书习惯,是因为父亲每次出差前都会扔给他一本书,出差回来就会和他讨论书中的内容。
在这里,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更是一种父子二人对彼此的期待,也是父子间情感链接的桥梁,他后来那么热爱读书,其实,都是在通过读书来感受父爱。
你看,期待是如此地重要。可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却总是存在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长辈们总是说——你要向隔壁家的谁谁学习,就算你很厉害,你也要故作谦虚。
其实,我们就是缺爸妈告诉我们几千句——你很厉害,而且你也可以越来越厉害。
这也是为何我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无条件鼓励,赞美,夸奖人。因为我深信,看见别人的好,会让别人越来越好,也会让我自己越来越好。
所以,如果你想要对方变得卓越,那你就多多地给予对方积极的期待。而且这些积极的期待,只有发自内心才会有效,如果只是藏在头脑中,或者语言文字上的期待,则常常起不到作用。
一旦我们打心眼里这么认为,这种态度、情绪和潜意识的影响,远远胜过任何语言和文字。
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我相信你是好的,而且还会越来越好;我相信你可以,而且还会越来越可以。
写在后面的话——
之前,我们讲了自我实现的预言,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而这次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当二者一致时,你会焕发出无穷的力量。至于我的原则,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讲吧,现在你可以先查一下雷达里奥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