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模式
没有创新的产品,根本不应该去做。
产品经理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工具,打破旧的利益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链,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所有的产品开发与使用都是一个利益链和利益平衡,就好像一条河的流动,是水追求平衡的结果。你要开一条新河,把这条河的水引到自己的河里去,就需要打破这条河旧有的水位系统。
互联网创业就是挖条自己的沟,抢夺别人江河里的流量,形成自己的河流与生态。
存量竞争
互联网的流量有一个固定的存量,如果你要开一条新的江河,唯有打破平衡把固定循环在某个体系中的水,引流到自己的系统中。这就是基于固定存量市场的运营争夺。
按照存量竞争的逻辑,强者为王、厚黑学、找靠山、向权利寻租、崇拜资源,这些是存量竞争我的成功学。
增量竞争
而互联网不是存量竞争,而是增量竞争。服务好你的用户,不用怕那些大佬。
2、用户价值公式
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其中,替换成本包括了品牌认知、获取成本、学习成本、使用成本,包括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得到及时帮助的便利程度等。
这个公式很好地解释了两个问题:
- 为什么在存量市场中竞争先发优势那么重要?
- 因为用户的旧体验已经存在,加上替换成本,用户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 为什么BAT打创业者非常容易?
- BAT的用户替换成本低,他们的产品用户体验都不错,品牌认知成本为0,渠道畅通,学习成本低。
3、创新是小企业唯一的活路
同维度竞争,先发优势是很高的门槛。
小企业对大企业就得仰攻,那么用户替换成本极高。小企业提供的局部优化,加上用户替换成本,用户价值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没有奇招,用同样的产品,小企业仰攻大企业基本没有赢得机会。
而BAT打创业者及其容易,是因为BAT的用户替换成本低,他们的产品用户体验都不错,品牌认知成本为0,渠道畅通,学习成本低。同时,可以用大公司的体量优势,一点一点地优化用户体验,一点一点地挤压你、蚕食你。
一个产品,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别人先做了,你可以比原来的产品优化20%-40%的体验,这时候就看体量。如果对方体量远远大于你,就放弃。
同维度竞争,体量第一。
如果几个竞争者体量差不多,那就是红海战争,会有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只有两种方式能终结这种同维度乱战:要么有能降维攻击的企业出现,要么是资本意志强行合并。曾经的杀毒市场、千团大战、打车大战、外卖大战,莫不如此。
小企业唯一的活路就是创新,就是离开存量市场,寻找增量市场。在以前没有人踏足的地方,踏上自己的足迹,在以前用户体验为0的地方,你的60分就是干干净净的60分,对于用户就是及格的。
4、本讲小结
存量市场,小企业正面仰攻,新体验做到80分,用户体验为零分。
增量市场,在用户体验为零的地方,你只要做60分,用户就结结实实地觉得可以用了。
俞军说:“当你找到蓝海,找到一块用户体验为零的领域,你需要做的是什么?你需要把用户体验做到100分再发布,还是做到60分就快速铺开市场?当然是产品做到60分就赶紧上。”
速度第一,快速感染用户铺开市场,让最多的用户体验到你。这就是给后来者的壁垒,这就是蓝海的意义。
就好像当年在欧洲大陆混不下去的西班牙人,到了南美所向无敌一样。那些在欧洲的宫廷里混得很好的人,当然不会冒着风险穿越大海。现有存量市场的既得利益者,也犯不着考虑创新。
创新,找蓝海,找到没有大佬、用户体验为零的增量市场,是新公司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5、课后思考
你用的什么产品用户迁移成本特别高?什么产品用户迁移成本特别低?
- 微信、QQ、支付宝等有自己大量存量信息、培养了用户习惯的APP迁移成本很高;
- 工具类APP,如美图等摄影类、饿了么等点餐类、优酷等类视频类APP,迁移成本很低。因为这类产品仅满足了用户的单一需求,同类产品又各有优劣势,没有较强的排他性,用户迁移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