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和杞人忧天,是我们从小就读过的两篇寓言故事,我们一直赞美愚公的坚持而嘲笑杞人的无知。
从愚公的故事可以看出:
1、人类容易沉醉于遥远虚幻、不切实际的目标。凭一己之力挖掉一座大山,就如同说努力奋斗,早日实现共产主义一般。
2、一味蛮干。愚公不知道这座山有多大,也没想过如何提高移山的效率,只知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担土。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在没想清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急于动手去做。我们常常坠入急于行而堕于思的陷阱,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是人处在选择和思考状态的时候,心是悬着的,不踏实。一旦做出了选择(不管好坏),开始做的时候,心才落到了实处。我们从内心里厌恶这种不踏实的感觉。
3、忽视了人性。愚公人为自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山不复加高,而子孙无穷尽,此消彼长,总有一天会把山挖掉。但关键的问题是:子孙是否会坚持这个“理想”?难道就不会偷懒或者放弃?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其他的槽点,例如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劝告(隔壁智叟)。如果愚公活到现在,一定是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劳动模范。
好了,让我们再把目光移到另外一个“可怜人”身上。杞人,常常担忧天会塌下来。他一定是感受到了周遭的万物,如果没有支撑,就一定会掉下来。当他抬头看天的时候,惊呆了:茫茫无际的天空,没有任何支撑,如果掉下来,这个世界都不复存在。真是心忧天下!天会不会掉下来?如果不掉下来的话,原因是什么?这么伟大的一个科学问题,却被无情嘲讽了几千年。
千百年后,在遥远的西方,一个黄毛卷发的小青年,坐在苹果树下,想着一个更无聊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 结果,小青年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我们为什么赞美愚公而嘲笑杞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