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3
早上八点半,阳光已经暖暖的洒满整个房间!窗外,是一整片淡蓝的晴空,天宁寺隐在沉默的烟囱和成片的混凝土房群中;酒店右侧,白云观宁静依旧。同事说,这样的暖阳,不出去走走真是枉费这一片蓝天!是啊,一如阳光灿烂的昆明,午后餐毕,漫步在清澈可见波光粼粼的盘龙江畔,心中常常暗自感叹:如此温暖的午后,约叁俩好友,花下树下,安坐小憩,泡一壶好茶,这才未辜负这色彩丰盛的冬日嘛!毕竟,成年人的世界,责任与约束总是大过肆意与洒脱,也一如今天,移步百米之外的白云观也好,远行至几十公里之外的大觉禅寺、潭柘寺也罢,带一杯茶,带一本书,或静或动,想必都是舒心而自在的。但是,既然立了FLAG,既然周五晚上加班开会,既然周六继续加班,那么放弃出行,安静在酒店看书做笔记,也不失为一种别样收获! 上周五,在曹老师的带领下,和督导班的同学们又开始了金刚经的学习,这周五是第二次课,出差缺席,只能自学。之前的易经也好,庄子也好,总是感觉:怎么刚刚开始就结束了呢?感觉刚刚吃力的走到门边,曹老师带领同学们打开了另一扇门。。。。2018年,飞行24次、高铁5次,累计出差129天(同事统计2018年工作日为25天),这是客观原因,但是依然相信,热爱和努力可以弥补一切!于是在这样的午后,在酒店,安静的记录下学习金刚经前三品的感受,以此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同学说,这是一种态度。老师说,这是上施法庄严,下乞食亦是威严!在我脑中,第一时间浮现却是蒋勋优雅舒缓的诵读声音,同样是阳光灿烂的冬日,人在昆明西山,人却随着蒋勋的声音,穿越到到了清迈秀丽的街道。。。。穿着姜黄色衣服的僧侣们徐徐走过,跪在路边供奉美食的信众们欢喜和笃信!据说,在东南亚的国家,家家户户做好餐食,一定会把中间最好的部分供奉给僧人,只有在布施结束后,才可以安心享用饭食。我看过朋友在泰国、老挝、缅甸拍摄的清晨布施照片,也听过他们的见闻分享,我自己也去过清迈、斯里兰卡和富国岛,包括云南的版纳德宏,在这些笃信佛教的地方,人民善良而单纯,僧人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欺诈和造假,自助互助,与人为善似乎天生自带,永不泯灭!清迈是悠闲自在的,斯拉兰卡植物茂盛,随处可见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富国岛更是海天一色,吹着海风漫步、枕着海浪入眠。。。。。而每天清晨,这恒久不变、固定了时间、正式了仪式的布施,跪立的民众虔诚但不卑微,受施的僧人庄严但不气焰,付出,但收获宁静、坚定和善缘,受施,但缘化烦恼、慌乱和俗扰!舍得,舍得,有了才可以舍,既然必舍,何不安心、坦然与淡定!舍了舍不得的,转角处,必有玫瑰芬芳、鲜花盛开!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南怀瑾说要好好护住自己的身、受、心、法,大彻大悟的方法中,有个四念处: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心最重要!什么是念,一呼一吸之间叫一念,善护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觉悟,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同学说,安住当心,降服这个词不太好理解。曹老师说,心在当下,这是内心的链接,善念善嘱,发起正念,与优秀的先人们链接,相互认可,相互欣赏。 滚滚红尘,哪有轻松的人生,自在的背后,一定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成年人的世界,其实没有容易二字,“云何应住”?纵使百转千回、风雨兼程,远方是梦想和目的,沿途的努力和艰辛,是经历,更是风景!年初,听过潘知常教授的一段讲座,关于个人长期规划提法,让我久久震撼在那句话里!确实,没有十年规划的人生是苍白的、混沌的。也许,走着走着,我们会改变方向和目的,其实,初心不忘,安住在当下的每一个时刻,坚持下去,付出总是有回报。2018年,工作上的获奖和收获,已经有力的验证了这一点。“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记得学生时代,自己期初坚信的是宁可玉碎,在生活与现实中曾经委屈为瓦全,可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一地鸡毛,所以,坚守与坚定,是标准,更是风雨中咬牙的坚韧!故“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说,一个学大乘佛法的人,没有考虑自己,学佛是要成就,好去帮助众生,救度他们,使他们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绝对快乐清净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无余涅盘”。 同学说“花开见佛、多情既是佛性”。老师说,有意识,无意识,更深层次的意识,无余即“无一遗漏”,“涅盘”可以理解为升华。网上查询,张歆琳的博客上写到: “灭度”也是涅槃的一种旧译。学佛的愿力不是为自己,为自己顶多证得罗汉,而是为一切众生,使他们解脱痛苦和烦恼。佛教化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但佛心中没有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因为佛觉得只是告诉了我们解脱烦恼痛苦的方法,但真正的解脱是靠自己修行参悟,而不是靠他人。佛同其他宗教的教主上帝不同,佛很平凡,谦逊到极点,只说你若有成就是你自己的努力。“涅槃”是梵文音,有人翻译成寂灭,但好像太凄凉了,学佛到最后寂灭掉了,感觉很奇怪,那何必学佛呢。也有人翻译成圆寂,就是圆满清净的意思。但寂灭和圆寂都不足表述涅槃的“常,乐,我,静”的境界,就是说你到了这个境界,永远不生不灭,永远清净祥乐。涅槃后才是真正的我,而不是我们几十年的肉体。涅槃分“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罗汉得道,是“有余依涅槃”,余什么?习气,因为他习气没变,所以转生投胎一来,功名富贵美女又都要了,这就叫结习未除,又叫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又迷掉了。罗汉境界是不彻底的。更进一步就是“无余依涅槃”那是彻底的佛的境界。 老师还说,相就是不同的人格。“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不同的人生时点,不一样的人生际遇面前,我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呈现不同的“面具”(这是督导班同学比较爱用的一个词汇,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我暂且借用)。我想,不管是面具也好,真面也罢,只有自己内心安定自在,旁人也能接受,面具有何妨!假与真,本来就是相对的两面!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