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是全书的一个重点,“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是费老的一次创新,专门用来形容我们这种东方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格局。在这篇论文中费老主要论述了“公”与“私”——群己和人我的界限如何划分的问题,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和我们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
其中团体格局是相对固定的,大家都承认这个团体,在团体里面具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要走出这个团体,因此西洋社会其实是比较看重权利的;而差序格局具有伸缩缝能力,因此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但是一到有钱的地主或者官僚阶层,家就大的像一个小国,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攀关系讲交情的原因。
“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中,中国人的关系主要都是靠私人关系来形成的,这也是典型的乡土人情。为何会形成这样一个典型的乡土人情呢?文中举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其实也是说处处怀揣公德心的人最后会被怀揣自私心的人所驱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那方利益,那这个社会又会变成怎样?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鼓励我们要为别人奉献,为别人付出。
还有一句“从这些事实上来说,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是比愚和病更普遍的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那么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费老更深一步地分析了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一种差异。作者用捆柴打比方,论述了在西洋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框架和团体之中;而在中国,我们用的方式可能更多的是衡量你和我关系的亲属远近,费老又举了一个例子——对家庭的理解,西方如果一个朋友说他要带他的家人来参加晚餐,那他带来的家庭的人是是明确的,他们的家庭这个团体的边界里面只包含他的妻子和他未成年的孩子;而在中国,如果一个人说带他的家人来吃饭,那么可能他只带来他的妻子,也可能带来他的叔伯侄子一大家子人。通过这个例子,费老深刻地揭示出了在西方的团体与团体的边界是十分明晰的,每一个团体内部的成员都严格遵守这个规则,可是在中国组成社会最小单元的概念家庭也能是任意伸缩的。
总之在费老看来,在西方的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团体中,而有些人可能又分属了好几个不同的团体,但是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团体中的任务、职责都是非常明确的。而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如同丢石头进水里的石头,也就是圆心,而其他人与他的关系都是与他这个圆心距离的远近来划分的——“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元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是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
结合前三篇文章,可以进行大概的梳理,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塑造不同的沟通方式,而不同的沟通方式形成不同的本土语言,而不同的本土语言的交流方式、传导方式会形成一方特有的文化,而这一方特有的文化就会形成一个共同的圈层。那么认同这些文化的人就会将自己与其他人的亲疏远近的这种关系当做千百年来与人相处的一种方式,每个人呢都是以每个人为原点的一个圈层向外的扩展,这就是费老所提的差序格局的根本看法。
在我看来,费老想说的就是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有一个距离的,我与你的距离越近,那么我与你能共享分享的利益就越多;我与你的距离越远,那么我与你能共享分享的利益就越少;如果我跟你是敌对状态,那我们之间不仅不能分享利益,甚至还会侵害对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