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次不买回程票的旅程,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怎样才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呢?那就是我们自觉自愿的成长。
成长就是与自己死磕。从个人角度来说,成长就是认识到自己的臭毛病,对他们不纵容,不姑息,与自己死磕,直到把自己完全打碎,然后如凤凰衔来香木,在烈火中重生。每个人都有与自己死磕的经历,我也不例外。
一 死磕——我与理想杠上了
打从上学那天起,无所不知的老师就成了我心目中具有神力的伟人,听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在我小小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那时候在农村中学,尤其是在一所好多年都没有一个人考上师范的农村中学读书,考学自然成了一种奢望,“当老师的理想”自然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了不让理想彻底休眠,我妈托亲戚,找朋友把我从乡村中学转到了离家十几里地的教学质量好一些的乡镇中学。每天步行往返学校四趟,为了不迟到,每天都是天不亮就离家,一个人走夜路害怕,每天早晨,我妈都会拿着电筒送我走七八里路,看见路上有行人了,她才返回。就这样,我坚持了两年。初三可以住校了,不用天天在路上奔波,可是学习的压力更大了,每晚总要熬到深夜十二点半,尽管这样,我依然开心地生活。最终,我在与自己的死磕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考上了金寨师范。
死磕,让我懂得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义!
二 死磕——我与上岗考编对上眼
记得考师范的时候,国家是承诺了要包分配工作的,可等到毕业的时候,我们又成了要重新竞争上岗的一批师范生。
记得接到可以报名参加考编的通知时,己是从学校毕业后的第四年,我正好生完宝宝,那时候一边照顾家和孩子,一边要为上岗考试做准备,深感一个女人的不易!常常为了无法平衡好每一件而在深夜偷偷的泪湿枕巾。可是,眼泪只能安慰弱者,却解决不了生活中的仼何一件麻烦事。生活也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女人而宽容你!
那时我爱人带初三班主任,每天学校和学生的事已经够他忙活了,本来就只有一个人工作,我和孩子一定不能拖他的后腿,所以,一只手抱孩子,一只手看书写字、做饭做菜成了常事。白天计划没看完的书、没做完的题也常在晚上加班加点的完成。那时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得靠自己走上工作岗位。
机会永远都会青睐勤奋者。我与自己的又一次死磕,让我成了一名理想的践行者——成了一名国家正式编制的老师。
死磕,让我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谛!
三 死磕,让我重获新生
时光飞逝,转眼我也已工作十多年了,也由工作的激情期渐入了倦怠期。内心对成长的渴望与困顿的现实无法让我就这么心安理得地走下去。每走进一个教室,都能看到那么多叛逆的学生,那么多双迷茫的眼睛,想改变他们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绝望,让我再也坐不住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误闯进了王维审老师创建的草根教师的成长平台——叙事者。这里便成了我心灵得以安慰的避风港,生命得以丰富的绿洲。走入便陷进,爱的那么深沉,也一发不可收拾!每天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那么多一线教师的美文,学习到那么多实用的方法。
在与叙事者家人们一同行走的过程中,专业书籍的阅读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从倦怠中慢慢苏醒,开始再次审视自己的教育,自己的教室,自己的生命历程。
读《苏东坡传》,我明白了“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读《静悄悄的革命》,我懂得了润泽的教室需要老师“用心灵塑造心灵,用幸福栽培幸福”;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渐渐明白了“如何让孩子内心的柔软着陆”;读《奇迹学校》,我重拾信心,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读《人间词话》,我相信“遥远的终点线上有个梦想在等候”;读《陶行知文集》,我立下了“我的暖,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誓言;读《教学勇气》,我前行的路上不再迷茫;读《不一样的教育》,我不再孤单……
在叙事者里,与一群热爱教育的人相互鼓励,抱团取暖,读教育叙事,做叙事教育,写自己的叙事故事,并开始站在“人”的高度思考教育。
在与自己的一次次死磕中, 生命朝向的意义也渐渐清晰:在坚守中执著,在执著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积蓄前行的力量,这一生,我定于自己死磕到底,决不让理想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