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前方干货不仅多,而且很干很干,慎入!
以下是我的认知学习法第二模块的学习总结一,废话不多说,直接上硬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或私信交流探讨。
(一)组块
一、概念
把不相关、无意义的事情看成一件有意义的事记住,通俗地讲就是脑补的能力
例如,把杂乱无章的碎片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拼图,这就是组块化。组块之间是可以叠加拼装的。
二、野生自学的路径
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野生自学的能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在学校时,我们的学习是设计好路径的,我们只需要理解记忆运用(运用基本等于做题)就可以了。
而野生自学的时候并没有设定好的路径,但很多人还是像在学校一样,先学习原理和理论再学如何解题,即从方法论、原理入手。似乎不知道原理就不知道如何实践,一入门就想问为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自学的时候总是从入门到放弃的原因(包括我自己在内)。
想想看,棋手从来都不是从下棋理论开始学习的,而是先下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看理论,将工作记忆形成的小组快合并成大组块,这样就能空出更多的工作记忆去形成更多的组块,然后再把这些组块和之前的拼装叠加,这就是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路径。而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组块大小和组块数量。
因为理论是一个超级组块,当你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学习理论,脑袋中的碎片知识就能够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如果下棋的例子你还没有理解,想想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是如何学会说话的,是不是直接模仿开口说,根本不需要先学习拼音等语言的原理。
所以我们在学习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先从具体务实的小组块开始,直接用它去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样的组块易于和当下的知识体系拼接在一起。而不应该从与现有知识体系相距甚远的大组块开始,例如包含大量信息的底层理论抽象概念。这会使我们怀疑自己产生想放弃的感受,即使不放弃,学习效率也会非常低。
三、延伸
不仅学习,人类是以组块的概念去理解任何信息的,把许多无意义的事情看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理解。最极端的案例就是阴谋论,把很多看似根本不相关的的事情扯在一起。这种自动脑补能力是心智的本能冲动。
这部分给我的启示:
1.改变原有的自学方法,以“用”为目的学习,同样也以“用”为学习方式,尤其适用于技能领域,比如写作、英语、演讲、编程、投资等等。我自己目前正在用这个方法实践的是写作,以后文章中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2.要不断学习底层认知和原理,因为它们是天然的大组块,包含很多小组块,能够提升效率。
(二)记忆
一、记忆流程
第一步:环境。环境是信息来源。
第二步: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处理信息的地方(即把信息变成组块)。
第三步:长期记忆。长期记忆是储存信息的地方。
长期记忆就像仓库,工作记忆就像工作间,所有货物都需要在工作间装卸,当我们需要发货的时候就从仓库里调取货物到工作间打包封装然后发出。当需要卸货的时候在工作间卸货装载然后运到仓库储存。这一部分形象化的理解可以参考一部迪士尼动画片《头脑特工队》。
二、工作记忆
1、工作记忆与学习
工作记忆处理的过程就是组块化。组块化的过程非常耗费脑力,如果仅仅信息进来了但我们没有调动能量去分装它并形成组块,没有形成组块就无法进入长期记忆。而只有注意到某件事情才能被放入工作记忆,否则即使环境中存在这个信息依然不会被注意或者被处理,比如边睡觉边听课是不会进入长期记忆的。所以学习必须有注意:让信息充斥工作记忆。
2.工作记忆的容量
既然学习需要注意,那如何让我们的注意投入在学习上而不是周围其他事物上呢?
学习的时候可以用自然界的白噪声来屏蔽其他干扰注意力的声音。
进一步,为什么学习一定要屏蔽干扰注意力的事物?
是因为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脑存在一个像电脑内存的一样的记忆中心,就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能处理的信息也不多,临时的信息用完就能扔掉,不需要储存到长期记忆中。之所以要有工作记忆,从进化论角度,是因为人的大脑要节省能量,不需要的就没必要往大脑里面装。大脑本身是爱偷懒的,它的所有行为都遵循经济的原则。
工作记忆的容量通常来讲是四个组块。所以为了处理更大量的信息要让仅有的容量中处理的组块能包含尽可能多的小组块。当我们头脑中的组块足够大包含的信息足够多的时候,在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调动一个组块就足够了,而组块不够大的人需要去调动三到四个组块才能理解这件事,占用工作记忆更多,认知成本就增加了。所以底层理论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封装的理论思想太多了,比如进化论思想。
三、长期记忆
1.长期记忆的容量
长期记忆的容量是无限且持续的,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记不住东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一次性放入工作记忆中的东西太多;二是信息只是匆匆从工作记忆中过了一遍,并没有存入长期记忆中。
2.长期记忆的分类
长期记忆又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外显记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事件的情节记忆,还有一类是关于事实描述的语义记忆,类似于陈述性知识。
非陈述性记忆是一种内隐记忆,其中一类是程序性记忆,类似程序性知识,就像认知、驾车、踢球都是属于内隐性肌肉记忆。另外一类是感知表征系统,即知觉启动。如果你在之前已经大量接触了有关某些方面的信息,那么在之后就更容易识别它们。一个例子就是锚定效应。
3.解决问题的流程
解决问题时,人们优先进行记忆检索而不是思考。如果在记忆检索中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或类似的模式,人们才会动用认知去思考解决方案。
还拿下棋举例,我们已经知道专家比新手的组块数量多,容量大,还有一点,专家下棋比新手反应快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直接进行的是记忆检索,去回忆类似的棋盘,而不是思考。
背后的原因还是因为大脑经济性原理,为了节省能量,思考要比检索费事儿得多。这也是符合进化论的。原始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比如老虎,那些还需要进行思考的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早就被老虎吃掉而淘汰了。所以这个习惯也保留至今,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任何人都优先做记忆检索。
当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或者解决新问题的时候,优先进行的也是记忆检索,就是说在寻找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概念帮助理解新的知识。用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论。
为什么认知迭代这么难呢?是因为认知迭代是要动用思考的,而不是记忆检索。记忆检索是用存量去理解新事物,而思考是用增量去理解新事物。运用记忆检索是认知本能,要克服本能是很痛苦的事,需要进行刻意练习。
四、记忆宫殿
如何利用记忆的规律提升我们的记忆力?答案是记忆宫殿。
记忆冠军在进行记忆的时候,并不是在进行记忆检索,而是动用空间视觉的能力记忆事物。具体方法是:以你现在最熟悉的空间为基础,比如卧室,从门开始顺时针把房间内所有的物品都记住,然后把需要记忆的信息让它们分别与这些记忆承载物通过你的想象发生猛烈地物理碰撞,情节越夸张越好。当你顺时针回忆房间的物品时,这一段信息就会被记住。试试看。
这背后的原理还是进化论:人们以前出去打猎回家只能依靠空间记忆,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使得我们非常擅长空间记忆。第二个原理是心理学上的一个生动性效应。我们天然更易记住生动的画面,不展开论述。
这部分给我的启示:
1.高效学习和工作的前提是专注,让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全部用来处理当下的事务。所以时间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精力和注意力。
2.遇到问题时我们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回想而不是思考。思考能力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而刻意练习一方面需要自己有这个意识,另一方面,你做的工作是否能提供这样的环境和机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