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大家都觉得是高情商的人吗?
再仔细想想,他是高情商还是虚伪世故?
而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把真正的情商和溜须拍马混淆了。
网络上无数文章告诉你:高情商的人会说话,高情商的人才能升职。
前半句没有毛病,高情商的人说话确实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但靠着会说话晋升的,也可能是虚伪、圆滑、没有原则的人。
然而,这几个原本不应是褒义的词语,却在精美的包装过后,从精致的利己主义变成高情商。
然后让世人为之倾倒。
那么,何为“精致”?
精致,指的是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个人也非常有教养,所做的一切从表面看都是合理而无可挑剔的。
然而他们惊人的“世故老成”,非常懂得配合他人表演,并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由此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
他们习惯伪装自己、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很多时候也许出发点不是坏的,却在往上爬的路上误伤了不少人。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北大的钱理群教授曾说:
“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绝对”,是指他们为他人、社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自身利益的一种投资。
正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这群人过分吹捧“理性”,专注利用规则,反而忽视人的精神、理想、情感和信仰。
但是这种虚伪圆滑,却被包装成了“高情商”,让大众的价值观也变得扭曲。
将自己套在“名利的缰绳”中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便成为了其对国家、民族损害最大的昏官。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哪里有利益就往哪里去,更不用提和其他人共情的能力。
自古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好皇帝、护佑一方百姓的地方官,哪一个不是以民为本的?
一味只顾自己的利益的人,看似高情商,实际上是最缺乏情商的。
真正高情商的人,不仅能分辨自己的情绪,还能感知别人的情绪。
你能够清晰理解自己处在哪种情绪中吗?
是高兴?快乐?紧张?
还是悲伤?沮丧?生气?焦虑?
在你难受的时候,是不是无法宣泄出来,只能默默憋在心里?
高情商的人不仅能分辨出情绪,还可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
找到问题的根源,想解决方法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他们能保持心情愉快的原因。
而他们在分辨出别人的情绪后,也能分析对方产生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便能选择更适合的方法来交流,便能让这种相处更加舒服。
我觉得情商和智商是相辅相成的,毕竟只有脑子好、转数快,才能更好的看清事物本质。
至于一个人脑子好的人是否愿意利用体制给自己获取资源,那就是个人价值取向问题了。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了很久,却一直没有升到管理层。
身边的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他也只是笑了笑,说自己过得很幸福。
我知道,他并不是业务能力不过关,只是不屑于精于世故,也不愿意将大部分精力和个人尊严牺牲在自己看不起的事情上。
提到苏东坡,相信是不少人的偶像吧。
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豪迈阔达的心境俘获了不少人的心。
他在熙宁变法中,因不屑于拉拢小人,最后被小人陷害,贬官远离朝廷的权力中心。
在今天看来,苏东坡的做法无异于“低情商”。
但是,一个低情商的人真的会在后世拥有这么多粉丝吗?
甚至在当时,他也是社会名流追随、百姓爱戴的对象。
因为他在人生的低谷,生活态度仍然乐观,正是他的高情商让他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愉快。
在他的治理下,我们才得以看到今天杭州西湖举世无双的美景。
即便没有居庙堂之高又如何?
千年后,仍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这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所以,高情商绝不是像个心怀鬼胎的奴才一样,巧言令色,精于世故。
而是对情绪绝对的洞察力和调节能力,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做事方式,确立明确的核心价值观。
愿你也拥有这样的高情商,在遇上困境时,能迅速调整心态、转换心境,在逆境中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