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三
在宏观上要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编排一直遵循同一知识“螺旋式上升”、不同知识“交替式增长”的原则,从而出现了不同的知识单元。
在微观上要深入解读教材。要解读教材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切实领会编者的意图。要解读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哪些,这些知识点是怎样呈现的,知识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还要解读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对话、每一行文字都告诉我们什么,以及每一个知识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加减法计算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两位数加两位数”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从下面可以看出本教学内容在整个加减法中所处的位置:
10以内加减法(一上)——20以内加减法(一上)——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下)——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下)
跳出整数加减法看小学阶段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整数计算的学习是小数、分数计算学习的基础,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是相通的,即相同单位可以直接相加减。
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
跳出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教学,放眼初中教材:小学阶段的加减法计算是为了初中阶段学习有理数和整式的计算打基础的。
下图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独立尝试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汇报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且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这应该是一个自主探索不同算法,在交流对话中明理的学习过程。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中应体现如下内容: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把估算、口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源于生活的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动手操作学具、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感受算法的多样,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