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法国文学应该是存在主义小说,加缪《局外人》《鼠疫》以及萨特《恶心》,当然萨特《存在与虚无》是我很喜欢的作品,虽然它是一部哲学著作。
我觉得《局外人》与后来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橡皮》在观察时间的立场上是一脉相承的。可能因为这种缘故,我特别喜欢《橡皮》,它那种疏离感和真实感令人终生难忘。相比于女性作者对于细节和内心的洞察,男性作者对于外部及总体的把握以及思想的深刻性都有自身的特色。这方面在《局外人》《橡皮》中都可以明显地体验到。
法国文学的先锋性,我在阿波利奈尔、路易·阿拉贡、保尔·艾吕雅的超现实主义诗歌里获得了营养。超现实主义主张自动地“记录思想,摒弃理智的一切控制,排除一切美学和道德的考虑”,为此,采用了一种“自动写作法”,既把梦幻和一刹那间的潜意识记录下来,而不考虑文学之间的联系和美学效果。超现实主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
《米拉波桥》(阿波利奈尔)
塞纳河在米拉波桥下扬波
我们的爱情
应当追忆么
在痛苦的后面往往来了欢乐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
我们就这样手拉着手脸对着脸
在我们胳臂的桥梁
底下永恒的视线
追随着困倦的波澜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
爱情消逝了象一江流逝的春水
爱情消逝了
生命多么迂回
希望又是多么雄伟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
阿波利奈尔的名作《米拉波桥》(1912)选自《酒精集》,是一次爱情破裂的产物。诗人于1907年认识了学绘画的姑娘玛丽·罗朗森并狂热地爱上了这个美丽、天真、活泼的“小太阳”。但屡经周折,最后于1911年两人终于决裂。《米拉波桥》就是这次爱情开始破裂时所作。
我非常喜欢的几部法国文学作品:波特莱尔《恶之花》斑驳的象征主义色彩对于丑和恶的赞美、西蒙《弗兰德公路》叙事视角的不断转换、杜拉斯《情人》意识流的隽永浪漫、莎冈《你好,忧愁》淡淡的小资情调,还有一部古老的凡尔纳《神秘岛》的自然率真。
差点忘了提卢梭《忏悔录》,这部散文我印象深刻,受其影响,让我对郁达夫的作品接受度非常高。这种自传性作品一直在文坛占据一席。2022年获诺奖的安妮·艾尔诺或许是最新的升级版。
教科书里耳熟能详的《红与黑》《羊脂球》等,我虽然读过,却没有特别的感觉。
我开始读安妮·艾尔诺《悠悠岁月》,希望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