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过年就像年轮一样,随时间一圈圈扩大,伴随着生命的流逝。好像是在重复着昨天,同时又感觉有新的不同。
回故乡
过年是要回故乡的,不然就不是过年。而且一定要在年前回到故乡,年后又失去了过年的意义,“过”一定要赶在前面。我就是在年前四五天的时间回到故乡,释怀了心情后,又在年三十返回他乡的家,除夕夜是心情的平静。若不回去,除夕夜是要禁不住流泪的,特别是看春晚,所有的主题都是围绕回家的,游子这时是容易因为乡愁落泪的。
我是带着儿子回去的,他对故乡没有一点认同,甚至于是排斥,生活习惯甚至语言都是有差异的,我一个人回家是自由自在的,但父母是希望见到孙子的。回程是火车,要倒车几次,还要在合肥留宿一晚。恰好那天合肥下雪了,夜色中雪花漫天飞舞,也是蛮让人感动的。我在合肥读过四年书,是我青春的流浪处,只是在合肥生活得不如意,我对它的回忆也不太美好。好在时光走远后回忆,也慢慢感觉到回忆的珍贵了。比如我愿意在合肥留宿一晚也是这样。
我前年也带儿子在合肥逗留一晚,还去了我读书的学校,也是有雪的。这次碰巧深圳的同学回老家也经过合肥,就一起逗留一晚,找到在合肥工作的发小,算是先聚了一下。见到面时已经晚上十一点了,去吃的小龙虾,冬天还有小龙虾也是一件奇事。大家相聚,谈笑甚欢,喝酒的感觉也很好。
我和同学第二天一亮就坐上回老家的火车,雪也是越下越大,窗外一片洁白,我看着眼前的风景,心中很欣喜,因为很少见这样的风景,火车穿行在一片白色的世界中,不时会看见小树林和村落。想起了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坐火车逃难的情景,也是在大雪中,雪大到火车不能通行,乘客一起除雪,也是很有画面感的。
中午去了同学Z那里,他开了一家餐馆,经营家乡美食,而且想把故乡的味道带到外面的世界,万事开头难,味道还不错,只是吃不了太多。
聚餐
回到家如果见同学和朋友,吃饭是一定要有的。联系了就聚一下,不联系的等下一次吧。到家的当天晚上初中同学H就请了一餐,H做了领导,邀请的都是比较熟悉的,有几个是二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家吃饭是一定要喝酒的,都是白酒,每个人都是半斤打底。我年前也不间断地喝一点,还能应付。我感觉喝酒最好的感觉就是聚会,大家话题聊起来后,喝酒的感觉就来了,我那天喝的有六两,没有醉,酒是剑南春,老家的饭局上朋友聚会算是可以了。
那天喝酒到最后H和Z还因为说话有了不愉快,都是喝酒的事情,酒醒了就好了。还见到三个女同学,岁月还是留下了痕迹,他们说我胖了。多年未见,没有陌生,但也说不上亲密,下次见面还不知道几年后呢。人与人的相聚就是这样,不见说不上想念,聚了也有说不完的闲话。
第二天我联系了W,我没有回去前他就打来了电话。恰好另一小学同学也从常州回来,就再聚一下,席间又见到了其他小学同学,也是二十几年未见面了。我小学和他有共同的记忆。我们在三年级合影过,那时我小学唯一的相片。他妈妈和我妈妈是一个村子的。他现在有一个食品加工厂,干得不错。我回老家前就想和他联系一下,一见面熟悉如初,我打算下次再回故乡去他厂子里看一下。他现在也吃胖了。
W约了十多个人,有的几年前见过,也有的没有来。我感觉是每次回故乡会见到新的面孔,也有的老面孔就有了隔阂。W请客,搬了一箱泸州老窖,我喝的感觉特别好,有七八两,饭菜也都是家乡的味道,酒足饭饱,十分满足。我前几天还在打听那个酒的类别,属于精品头曲,我网上买了几瓶,很怀念那个口感。
我年后在家无聊,在网上买了五六个品牌的酒,八大名酒里面都要尝尝,想找到自己钟意的口感,因为最近自己也喜欢平时喝点。喝了三个品牌了,还是喜欢泸州老窖。我自己的消费水平酒一般在两百元左右一瓶的,太贵的也喝不起。
聚餐也是有意义的,我记得喝多了和同学聊天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回老家不和同学聚一下,就好像没有回到故乡。虽然有点夸张,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正确的。最起码我很怀念聚餐时的酒,味道很好,我每次都喝不少。但我后来又买来喝的时候,感觉没有聚餐时好喝了。可能那种氛围没有了。古井贡、剑南春、泸州老窖、苦荞酒等,都是让我怀念的味道,而且都是在回故乡和同学相聚时的感觉。
我虽然是读书走出了故乡,但只是求得了一份稳定的生活,没有大富大贵,而回故乡见到的同学,多数是发展的不错的,做生意的,经济条件多数比我好,这也让我有时不够自信,虽然他们也说羡慕我的生活。所以不是很知心的朋友,我也不愿意去多聚,本身我就不喜欢热闹。所以还有的朋友没有联系,我不在故乡,聚得少,其实都在故乡生活的人也不是常聚,恰好是我回去才给聚会一个契机,大家有了相聚的理由。但我也越发觉得没有相聚的必要。来日方长,见面不必在多,恰到好处为妙。
我给了W红包,他女儿今年上大学了,我暑假没有回来,转账给他没有接受,只好过年当面给了,这次他没有再拒绝,我也觉得轻松了很多。
返程
返程提前了一天,因为儿子不愿意在老家待了。我也只好遂了他的心愿。把机票退掉,还扣了不少钱,好在返程的火车票好买。父亲把我们送到了车站,其实母亲更想送我们。回故乡三四天就够了,向往的东西大多现在找不到了,我连村子都没有回,儿时过年的味道都在记忆中,现在都荡然无存,我好几年都没有去给亲戚家拜年了。
村庄也是发生了改变,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二层或三层的楼房,多是灰色水泥墙面,看上去没有一点生气,我还是喜欢过去的乡村,年前全村人都围在水塘边看打渔的盛况现在没有了。现在农村人富了,很多人买了汽车,我能想象拜年都是开车了,但狭窄的路面两个车交汇该怎样通行应该是个难题。我母亲和我讲了一个农村的现实,今年村子里没有人结婚,以前都是十个左右,现在村子里的单身男青年越来越多,因为找对象难。不仅彩礼高,即使在农村盖了三层的楼房,依然很难找到对象。我想了想也觉得是这样的,全国到处都一样。现在女的不愁嫁,因为男女比例失衡,男方要在城里全款买房,经济压力大。所以二胎开放后,在农村很多人也不愿意生了。
返程的火车上有太多熟悉的风景,路过一个热发电厂,很高大的建筑上都是蒸汽,过淮河,过长江,然后很多城市,从安徽再到浙江,过了钱塘江就算到家了。就这样,在人生的漂泊之后我有第二故乡,而且已经取代了原始的故乡。我是想念故乡,但要我住上十天半个月我是不愿意的,在这一点上,他乡是有优越感的,虽然我只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儿子一路上不算听话,小孩子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下火车在等老婆来接的时候,我和他就有很多的不愉快了,小孩子对故乡没有任何概念,我记得父亲在送我们到车站的时候,我故意和儿子说,爷爷是要到我们家过年,儿子表现得很不情愿。他俨然没有孝顺的观念,这让我很不满意。坐在回家的汽车上,老婆在前面开车,我和儿子冲突终于爆发了,冲动之下,我给了他一巴掌,他想还手被我控制住了,老婆停下车,才发现儿子流鼻血了,这一巴掌太重了。我也心疼,但那时我和他都保持着固有的倔强。
两天没有和儿子说话,到底是小孩子不记仇,他主动和我打了招呼,一切又仿佛如初,但我心理很不是滋味,仿佛有点压抑。我还是决定以后他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动手打他了。
拜年
尽管春节后不在故乡,拜年还在进行中,因为老婆家的亲戚是要走的,恰好老婆的阿姨六十大寿,舅妈五十大寿,都要请客吃饭的,当然也有红包要出的。于是,吃饭的日程又都排满了,年初二一直到年初七,每天都有,有的是在饭店,有的是在家里。娘舅做饭是把好手,龙虾鲍鱼都会做,而且味道不输大厨。坐在娘舅家喝的葡萄酒我扫了一下要1680元,上海阿姨带来的,口感确实不错。
岳母这个年是很幸苦了,因为岳父腿骨折不能动,所有的事情都是岳母在忙,恰恰老婆有四个姑姑要来拜年,来总要吃饭,岳母会做一桌子的菜,而四个姑姑平时好像不是很和睦,不是一起来的,而是一天来一家,这样岳母要做四餐饭,都是一大桌子菜,岳母说,不是心疼要多花2000元,最重要是是身心俱疲,身体吃不消啊。本来一起来一桌子菜就解决了。由于战线拉得太长,至今还没有去给姑姑家拜年。
我今年又去了富阳给亲戚拜年了,相邻城市的乡下,我这是第三次去了,本来是轮不到我的,这是岳母的叔叔,小时候送给富阳的山里了,现在每年都在走。我叫舅舅的,六七年前我去过,他家刚盖好房子,印象一般。今年因为岳父不能出行,我就代替了,他家前面的房子都拆迁了,门前很开阔的风景,群山起伏,风景旖旎。而且今年的菜味道很好,他家的咸猪肉我吃了好几块,他们山上都是毛竹,所以自家竹林里挖得毛笋蒸咸肉,味道特别好。我还骑着他家的电瓶车去逛了好远,那天是晴天,山野之间风景很美,青山绿水,风中都是清新质朴的气息。我惊地发现油菜花已经开了,虽然只有几株。过段日子就是桃红柳绿,花好月圆的日子了。
小时候去拜年,每年都是先去舅舅家,然后大姨二姨家,最后再是三个姑姑家,要走很远的路,那时的礼品很轻,两包果子就可以了,十块钱就可以了。现在都要几百块的礼品了。
春节花费很大的,我回了趟故乡花了一万多,给父母的钱,红包、礼品、人情来往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这都是人与故乡的关系,从古至今,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