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滨Day1(125)《生活十讲》P126-178
今天带来的是蒋勋的书《生活十讲》。初识蒋勋是在喜马拉雅听的栏目《蒋勋说红楼梦》中,温润的男声舒缓的语调,听着绝对是种享受,当得起"半颗安眠药"的溺称。但他最被人称道的是"当代文学教父"的称号。这本是他九十年代初在一家电台做的一档名叫"文化广场"的栏目内容合集。谈得是一些台湾地区广义的与生活有关的文化现象,共十讲。粗粗算来本书提到的社会现象己距今二十多年,而且两地有不同的制度和现状,但仅从内容中我们还是能发现许多值得我们考量和深思的东西。
今天阅读的两讲是"创造力″和"文学力″。作者提到一个观念:"神话是文学的起始,文学是文化的起源,一个社会不能缺少神话与文学,圆满的心灵也不能缺少神话与文学″。这可能比我们提及神话传说只是当作故事一笑而过的态度要积极的多吧!想起东西方许多伟大的作品在没能力使用科学时都是以神怪传说来解释现状。而最初涉及阅读的少年们也最是喜欢通过神话故事来了解历史的,就像现阶段的伐儿子。作者希望年轻一代多读神话,从中满足幻想的创造力和科学的创造力,我对这个提议深表赞同。
关于文学力,作者通过观察每个人随身携带包包的内容这样一个视角出发来揭示文学的作用。他解释到:"即使是亲如父子、母女、夫妻一天二十四小时生活在一起的人,可当你打开他们的包包时,你也会觉得陌生,你会发现有一部分是你完全不知道的″。人跟人的相处是不可解的,每个人都是在了解与陌生之间游离,不可能有绝对的看破。而文学的出现可以以一种疏离的状态,保持旁观者的冷静去观察一切与你有关无关的事情。你大概到了最后才会懂得人最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有人说文学都是一些假象,但如果你只关心人生的真实结局或目的,你就应该读哲学。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更迷人你就要多读文学。尼采曾说过,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作者特别提到不要去限定和质疑年青文学爱好者的文风和文学创作能力。不要因为不了解而轻视网络族群发展出的网络文学,他们只是更有特征,更有吸引力,我们需要尊重各类文学形式。这是不是很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