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谈谈我对于零零无限和 Hover Camera 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在软件功能范围和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上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开门见山:“零零无限其实是披着无人机外壳的人工智能公司”,Hover Camera 是零零无限探索人工智能是否能与人亲密互动的产品,证据是 Hover Camera 有很多特点都有迹可循,比如:
1 指尖放飞、空中抓取=智能控制融合技术
2 智能自动跟随和人体、人脸识别=计算机视觉、计算机高精控制技术
所以 Hover Camera 本质上是一个人工智能硬件,并非大众对无人机的一贯印象,比如:“航拍”(Hover 是拍人)、“遥控飞行模型玩具”(我认为 Hover 想做到让用户更少参与控制)等等,很多媒体用大疆这种倾向于专业航拍无人机的标准去对比 Hover Camera,是有意或无意的耍流氓。
“技术研究”确实决定了产品可靠性和无限可能,但是“产品应用”最终决定了市场倾向和用户体验。我个人非常期待零零无限未来可以做出更多提供给小白用户的大众消费品,把科技和人文结合是件很难但很伟大的事情。
作为产品从业者,我对产品应用的理解是“场景”(可用)与“目标用户”(有需求、想用)
Hover Camera 的目标用户:中产以上、对记录生活有需求,但还非常忙的一群人。而对参数敏感且控制欲望强烈,要求可玩性高的数码发烧友不是 Hover Camera 的目标用户。所以 Hover Camera ID 设计上注重的是:
1 安全(全封闭式旋翼结构可触摸)
2 便携(体积小质量轻、可折叠)
这样的设定让普通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之前听起来有距离感的“无人机”。
Hover Camera 的使用场景:主要围绕人的生活(包括日常生活、旅行)进行低空飞行拍摄。人工智能之所以智能,是因为可以代替人思考,替人解决问题,所以其实 Hover Camera 即使砍掉遥控功能仍然不伤及核心功能,就是“智能跟随拍摄”,对用户来说最简单的路径就是:“开机-指尖放飞-跟拍-抓取”,尽力去做到让人忘记这是一台需要主动“操控”的机器。
可能零零无限内部也在规划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和用户生活结合的新项目,我能想象到的是智能家居,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再交流一下,现在我想谈谈我对 Hover Camera 在软件功能范围和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上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需要添加的运营功能
“精彩视频和图文推荐”:和零度智控和大疆的论坛(社区)观念不同,我认为目前 Hover Camera 更需要做的是有指导、教学意义的功能模块入口 。比如官方有奖征集精彩视频,并教导用户制作(包括拍摄手法、剪辑、配乐等)出一定水准的短视频,更容易勾起用户分享的欲望,用户产生内容的运营重心应该放在微博和朋友圈,因为 Hover Camera 主要是拍人,显然身边的朋友对用户本人更感兴趣,而朋友目前的阵地只有微博和朋友圈,所以 Hover Camera 短期内不需要做用户社区(或论坛)。
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请看下面的图片
以上是我用 Keynote 制作的,我记得零零无限面试我的两位产品经理都问过我平常使用什么工具,我到现在都比较困惑,因为对产品经理来说,产品的“器、术、道”里面,“器”是技术含量和学习成本最低的一层,毕竟只要会做 PPT 的人,即使第一次用市场上其他的原型图软件,也都能轻松输出中低保真的交互原型,当然如果希望产品经理兼任 UI 设计师或高级快速可视化动画师的话就另当别论了,用 Sketch 画拟物的 UI 图标都不容易。
即使部分产品使用逻辑、UI 视觉都有问题,作为从业者,我猜零零无限产品团队多半是注意到了这些非核心的用户体验问题,因为我能感受到,之前面试过我的两位产品经理都非常专业、细心,但目前界面使用逻辑差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有可能是软件团队不够强势,或时间和资源没有用在界面和流程优化上,或正在酝酿大改版、或者 App 工程师不够用等等。很遗憾上次面试没能体验到小黑侠(工程师不在),如果有幸能体验到,以后再向你们反馈飞行、跟拍过程中的用户体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