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论阶梯

推论阶梯(Ladder of Inference),即用阶梯的譬喻分析人们思绪从观察、判断、行动之间所经历的过程。想象我们的大脑里有一个梯子,当我们观察到一个存在的事实和数据时,我们在大脑里会进行加工,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最终形成我们对这个事实和数据的判断,使得这个客观事实变成了一种主观的信息。实际上,推论阶梯可以用来检视我们思考过程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方式。

推论阶梯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及系统学者Chris Argyris所提出的一种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被认为是行动科学领域中的最著名的工具之一。其也在最经典的学习系统学著作《第五项修练(The Fifth Discipline)》中被详细的阐述。

一般认为推论阶梯有6个阶段:「观察」、「过滤资讯」、「赋予意义」、「假设」、「作出结论」、「作出行动」。

推论阶梯

1.原始资料(Raw Data):在阶梯的第一层,我们观察原始资料及经验,像是观赏录影带一样看着事件的发生经过。

2.过滤资讯(Filter Info):接着,我们的大脑开自动代我们做出选择:它依据我们的习惯或喜好,从观察得来的资料中挑选出我们认为重要的资料及经验。

3.赋予意义(Assign Meaning):在第三层,我们开始诠释这些资讯,为刚刚所挑选出的资料赋予意义,也被称为演绎。

4.归纳假设(Assumptions):紧接着在第四层,十分关键的过程发生了:我们根据先前所做的诠释发展出假设,而我们也开始模糊掉事实与故事间的界限。

5.结论(Conclusions):第五层中,我们根据刚刚的假设定下结论,而我们也在这阶段决定了我们对该事件的情绪反应。

6.作出行动(Take Actions):最后,我们根据方才所建立的信念采取行动。

依据这个心智模式,人们会在每一次的思考的第六个阶段建立起信念,影响着下次我们在第二阶段挑选资料的偏好,逐渐建立起每个人独有的价值观及思考路径。也就是说,藉由认识我们心智模式的运作,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大脑很可能是偏颇、不可靠的,需要不时地由梯子上往下检视自身的反射性情绪和思考。

因此,我们不妨练习着在作出行动前停下来想想:我的思考是否够完整、周延,而非仓促的跳到结论去(jump to conclusion)?我们是否站在自己的梯顶上、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个人假设当作事实、从而用自己的价值去评断他人?当发生误会、冲突、偏见时,我们能否重新检视自己的假设和结论,并试着了解对方脑中的推论梯子与我们有何不同呢?另外,除了不断的反思,共享观察成果与资讯也能帮助我们拓展独自思考所形成的僵化思路。

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没有意识的状况下对周遭环境作出各种判断及反应,也可以称为潜意识,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就说了人们90%以上的反应都是潜意识下作出的。这是大脑在“偷懒”,但是实际上有的时候可能是不利于我们的决策的。为此,在重新认识【思考】这件事背后运作的模式后,试着打破固守的成见与信念、用全新的视角观察世界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韩寒说,要先学会分辨,然后再去信任。再混蛋的人,也可以局部信任。 人与人之间,动物与人之间,都是信任使双方更加贴近...
    小落墨smile阅读 2,615评论 0 0
  • 第一封 我是那么向往未来, 却在与你相拥的那一刻, 渴望时间静默。 第二封 日子那么短, 对你的回忆, 却比光年还...
    七月京城阅读 5,025评论 4 26
  • 想为你做一副画 以心为笔 以情为墨 以爱你为内容 以余生为落笔 ​​​
    董书书阅读 1,501评论 0 2
  • 大家好,我是苍沐!虽然这仅是我的笔名,但我希望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 这是我第一次用简书发表文章,内心还有点...
    苍沐阅读 2,948评论 0 0
  • 很多时候,消费者家里拖过一遍的地砖有股子鱼腥味,就认为瓷砖有问题,然后找卖家赔钱。卖家也知道瓷砖是经过1...
    你看那人好像金城武阅读 4,26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