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20年疫情居家的时候读的,几乎很快就读完了。当时面对世界疫情的焦虑,对自身的焦虑也开始放大。
在家上学的生活,使得自己独处的时间更多。每次独自上完网课,就在自己的房间里放空。网课的形式让我觉得收获感没有那么的明显,独处的时间让头脑的思绪放大,于是我开始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籍。
先是表叔推荐我看的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很大很厚一本,涉及了心理实验、社会科学甚至生物学的一些概念和例子。《社会心理学》是我心理学入门的第一本书,看得很云里雾里。但是在这本书当中,我第一遍读后的收获是能认识到很对有关心理学的词汇和概念。例如低自尊、群体思维和社会思维等,其实在我看来《社会心理学》对我的意义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概念普及书,因为我的水平实在还是不能理解书里的很多描述和概念,但是我会读下去。偏个题,我有个阅读习惯是当我第一次读一本书或者看一部电影无法理解时,如果并不是作品本身的问题,我会把它留着,等过一段时间(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年)我会重新温习一遍,当我的观念和认知水平提升或者改变之后,我能收获不同的东西,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也就是老话说的:“常读常新”。
既然《社会心理学》对我的意义是一本权威性的心理学入门工具书,那我应该拿着我在里面学到为数不多的“工具”去读一下其他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这本书是微信读书的大数据推荐给我的,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的理由是:1.与心理学相关;2.书名中涉及我很感兴趣的“逃避”的名词;3.评分还不错。其实这种心理学的书籍很容易被写成心灵鸡汤文,但是这本书是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出发,比较通俗易懂的让读者理解“逃避”这个行为。
作者先带领读者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的本性和心理机制,然后引出“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我们一般没办法意识到我们全部的内心心理活动,有些时候人们总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人们在做出决定之后,仍未意识到做出这个决定的潜在理由是什么。我曾去过学校大活四楼的心理咨询室,和一位心理辅导老师交流。她告诉我人的很多心理反应都是察觉不到的,即潜意识。但是常常是这些潜意识左右我们的行为,心理咨询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来访者察觉自己的潜意识,分析自己出问题的原因。而本书对“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是引用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梅尔泽的话:“一切防御机制都是我们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我的理解是,我们后天形成的行为和性格,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而存在,防御机制是由记忆产生的,当某个机制在某件事中保护了你,就会存在下来,形成防御机制。但是作者提出,严重或者根深蒂固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每个心理防御机制都是必要存在的。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无形的应对方式,通过这个机制,我们可能会自己在心里“美化”一些不好的或者难以接受的事,由此可以保护我们的心智不受伤害。“逃避”心理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
“逃避”心理会带来拖延、躲避亲密关系和羞耻感。在当今这个时代,很多人总会有“拖延症”,很多事情拖着不做,拖延也是一种逃避的做法。由对事物的逃避到对人际关系的逃避,形成回避型人格。因为在和人的交往中有过不好的经历,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我们,会判定人际交往容易受伤,由此形成了回避和别人交往的心理。逃避甚至会带来一种对自身的羞耻感。因为拖延所以做不好事,对自己很失望;因为对人际关系的回避,所以没能和别人建立深厚的感情。逃避的心理会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一个面对逃避心理的方法:当我们不想面对令我们痛苦的事情时,我们尽管去逃避五分钟,然后再一鼓作气的直面它。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逃避的心理本质上只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不受伤,它并非全是负面的,我们需要理解和暂时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灵敏地感知到它,然后再做出调整。识别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更多的思考,更诚实地面对自身。
面对压力,面对痛苦的事实,面对复杂且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受过伤害的人们很容易形成逃避心理。人的身体是一件精良的艺术品,我们做出的每一个举动、拥有的每一个思想,都是围绕我们自身形成的保护机制。有时候只需直面事实,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