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书友们:
大家好!我是Xxn,非常荣幸能够在《家庭教育》21 天共读活动中再次与大家分享。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是“沟通与倾听”。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一次,我的孩子在学校的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当他把试卷拿回家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非常生气。我开始指责他:“你怎么这么不认真?考这么点分数,以后怎么办?”孩子听了我的话,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眼中的委屈和难过。
这个场景,其实就是萨提亚沟通模式中的指责型。在指责型的沟通模式下,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们认为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就应该受到批评和指责。但是,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助,甚至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我试着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告诉我,他在考试的时候很紧张,很多题目都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他也很努力地学习了,但是这次考试的题目确实很难。听了孩子的话,我感到很愧疚。我意识到,我之前只关注了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他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困难。
这个时候,我开始采用萨提亚沟通模式中的一致型沟通方式。我既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成绩的关注,也表达了对他努力的认可。我和孩子一起分析了他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从那以后,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萨提亚的四种应对模式分别是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和打岔型。这四种模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尤其是在亲子沟通中。
指责型的人往往会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忽略自己的问题。在亲子沟通中,指责型的父母会经常批评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助。
讨好型的人则会过分关注他人的感受,忽略自己的需求。在亲子沟通中,讨好型的父母会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放弃自己的原则,让孩子变得任性和自私。
超理智型的人会过分关注事情的逻辑和道理,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在亲子沟通中,超理智型的父母会给孩子讲很多大道理,让孩子感到冷漠和无趣。
打岔型的人则会通过转移话题或者逃避问题来避免冲突。在亲子沟通中,打岔型的父母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
这四种沟通模式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采用一致型沟通方式呢?一致型沟通方式要求我们关注三个要素:自我、他人和情境。
首先,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在亲子沟通中,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需求,让孩子知道我们希望他们怎么做。
其次,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在亲子沟通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孩子的时候,我们才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最后,我们要关注情境。在亲子沟通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比如,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总之,沟通与倾听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我们要学会采用一致型沟通方式,关注自我、他人和情境三个要素,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