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现状,是过往积累的结果;而一个人的未来,是现在积累的结果。我们当下的每一时刻,其实都是改变的起点。可即便是如此,你想要的改变,为什么始终来不了?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改,而是过往养成的习惯,它的惯性太强大了,直接想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改变习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以失败告终。
比如,我感受到了写作给我带来的成长,也劝身边的朋友尽早开始写作。然而,对方也知道道理,也知道我是为他好,努力尝试了两三天,太辛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不同的领域下,类似的情况会起不同的名字。在心理学的领域,习惯的思考方式叫「心理图式」;在社会领域,叫「路径依赖」;在佛学领域,叫「轮回」。在日常的生活中,叫「习惯」……
当然,一个人的习惯有很多,但每个习惯背后,你都能清楚地看清无数轮回背后的「激励机制」,这些激励机制用大白话讲,就是「上瘾」。表面上看,每个人的自主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上,其实因为这些上瘾机制的存在,上瘾会替一个人做出很多选择。
而上瘾机制的背后,如果再抽象些,你会看到每个人背后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通过标准,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价值观=价值+标准+评价。
价值,是一种事实;标准,跟选定的参照物相关;评价,就是在事实和参照物的基础上,得出的观点。
如果把价值观拆分成“价值”和“观”,价值=事实,观=观点=标准+评价。所以,价值观=事实+观点。
因为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就有所不同。而判断弯路的标准,是自己跟外界互动时,价值观的匹配程度。所以,同样的选项,对有的人来说就是弯路,有的人就是捷径。
你看,弯路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学会辨别走弯路的本质,对你的发展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
比如我的价值观,就八个字:「投资自己,稳赚不赔」。
做这件事,未来有可能持续给我带来收益的,这就是资产,这样的事就得多做。比如读书写作,就是妥妥的资产。
做这件事,不仅是一次性消费,未来还没办法给我带来更多收益,反而会消耗更多资源,这样的事,就尽量不做。
价值观这种东西,就是附在一个人身上鬼神,因为惯性太过强大,所以短期内很难改变。不要尝试改变别人的价值观,而要学会挑选价值观相匹配的人一起共事,这时的沟通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有那个美国时间,还是多投资自己,拯救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