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或许我们都爱在某个落霞漫天的傍晚去享受这样一次孤寂又美妙的回忆。不是黛玉葬花式的美,而是在花瓣落下时——一个最好的拾花的时刻——去回忆粗糙的像是用草纸盛放的一生。如今,鲁迅把他人生中许多个这样安静美好或心绪混杂的时刻都用这样一个词语平铺在我们眼前了。
百草园里从未出现的美女蛇、《山海经》里曼妙神秘的图画、背了《鉴略》才终得以看成的五猖会,什么是隽永的?大概就是这样有一些小烦恼却充满了大快乐的时光吧。但是读《朝花夕拾》,却不能只读它快乐的一面。
记得初与鲁迅先生相遇是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里,先生与家人乐,也为弱者歌。一个人在黑暗中碰壁良久,却执意为他人、为国家寻一盏灯。赤脚在路上奔跑的车夫或许就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一个缩影,而鲁迅先生则将赤脚的原因写在了《朝花夕拾》里。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父亲的病让鲁迅先生在年龄尚小时便担起了家庭生计的重任。无疑,鲁迅先生是担当起“孝”字的,可他却也曾疑心过“孝”的含义。在《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先生说:“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那种封建式的作秀般的愚孝让他反感,更让他不解。阿长滔滔不绝给他讲的故事也勾不起他的兴趣,而是让他失望。
所以这时的他便知道,愚昧的封建孝道只是骗人的把戏而已,绅士、将军者们不去实行,普通的百姓又何必要认真地去实行呢,这些“孝”的思想不过是统治者用来愚弄百姓的思想工具。在这里,他把封建的孝道揭露批判得体无完肤,更不希望孩子们再接触这样束缚思想的思想教育。
谈及“孝”,他亦在践行“孝”的路上感受到了国家的封建落后。父亲病了,但是乡间却庸医横行,人们信命信鬼神胜过于信医学。这或许正是鲁迅先生当初学医的初衷,只是医者只能救人身体却不能救人思想,于是鲁迅先生终于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于是便有了《朝花夕拾》,于是在《朝花夕拾》里便有了如《范爱农》、《狗·猫·鼠》等抨击黑暗、封建社会的文章。
所以《朝花夕拾》虽然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但在回忆师友、家人的文字间,作者亦融入了自己的对当时时代与中国社会的看法、对封建思想的抨击以及对部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的愤懑。回忆不总是美好的,对鲁迅先生来说尤为如此。在对童年的美好平淡的生活的回忆里,他感受到了封建思想对中国人民的迫害;在对成年后遇见的师友的回忆里,又想起了中国人在国外所受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