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有一名作者,将我从小喜欢的漫画,以及从小时候被动接受到工作后慢慢成为爱好的跑步,巧妙结合到了一起,带领我重新体验了马拉松这场又虐又开心的盛宴。书名正是我纠结的心情:《我烦死跑步了,我爱死跑步了!》。
这本由纽约时报超人气漫画家马修因曼创作的趣味跑步漫画,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作为马拉松轻度爱好者,怎么可能放过“跑步”这个字眼。
两次马拉松受虐,膝盖有些损伤的我,原本决定以后不再去招惹马拉松了。我还是乖乖地休养生息吧。偶尔跑跑几公里过过瘾。
然而,读完这本漫画册,面对“马拉松”这个字眼,内心竟然又躁动起来。
这就是跑步的魔力,上瘾的魔力。
为什么跑步,为什么马拉松?
身边有很多人不理解:你一个小姑娘,跑马拉松干什么?(言外之意:你脑子有病吧。)
说实话,跑步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从小学起,因为跑步快,“被迫”加入了校队。初中也是校队的非积极分子。对于这么虐人的运动,我是真心不喜欢。这可是要早起一个多小时,六点不到就要集合训练的。而且对于当时成绩优异的我来说,也并不需要体育成绩为自己多加多少分数。
虽然跑步为我带来了不少荣誉,毕竟,每次校运会,整齐有力的声音为自己呐喊加油,是多么有存在感的一件事情。然而,对于跑步本身,我并没有多少兴趣。学生时代的我,纯碎是为了荣誉而跑步。一切为了班级!
直到后来,参加工作。工作第三年,枯燥乏味的工作令我几乎窒息。我不知为何,想到了跑步。那就跑吧。从两公里,到五公里,十公里。直到遇到了几个爱跑马拉松的同事,于是一阵热血,加入了马拉松战队,迈进了马拉松的深坑。
这时候的我,才慢慢发现了跑步的乐趣。
所以,我为什么跑步?
作者马修因曼,给出了尽管千奇百怪,但是确实事实的理由:“人们之所以跑步,是因为他们想吃得更多,是因为他们想逃开自己的电脑,是因为他们没有事情可以做,是因为他们喜欢那种受虐的感觉......”
正是如此啊。所以你看,跑步,并没有多么伟大。能跑完马拉松的人,也并不能说明他有多么强大。很多时候,马拉松只是我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长跑能让我的心情畅快一些。我跑步,因为我确实想屠掉克拉肯(北欧神话中的巨大海怪),只是我不想真的举起那把剑。”
跑步带来了什么?
由于从小中长跑,本来就是梨形身材家族的我,大腿小腿粗的更甚。尽管不想承认,但是事实的确如此。工作之后的我,还是曾奢望,跑个马拉松,没准自己的腿能瘦下来。毕竟,大家都看得到,马拉松的冠军选手都是细杆一样的大长腿啊。
然而,奢望毕竟是奢望。我终究不是,也无法成为专业运动员。我,只是,一个,业余到不能再业余的,菜鸟马拉松跑者。
所以,结局来了:我的腿没怎么细,肌肉倒是更紧实了。肌肉腿更难减。
这些只有长跑的人才懂的小崩溃,被作者马修因曼在《我烦死跑步了,我爱死跑步了!》里,用图画描绘地风趣无比。我们距离海报上肌肉有型的身材,离得不止一个银河系。
所以,马修因曼总结道:跑步与虚荣无关。因为,跑步并不能带来虚荣的腹肌,更没有像日光浴床作用下,黝黑的皮肤。
但是,但是。
跑步,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你应该为真实的事物浪费时间才对......我跑长跑,是为了感觉舒心,不是为了外表好看。”虽然跑步并不能带来虚荣,但是,正因为此,你能更享受这种纯碎的事物。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除了舒心,跑步带来的远远不止如此。它还带给我们思考。变换的自然、不断反应的身体、以及不断运转的大脑,就在某个瞬间,看到了“一片明净”。这是跑步带给我们的,也是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论跑步时我在谈论什么》描述过的:“我跑步是为了寻找空。”
在“空”的世界里,马修因曼与内心的魔鬼找到了平衡:“我选择不去摆脱困扰我的痛苦。我选择把它占据为己有。拥有它。我选择去跑步。”
新人如何正确地开始跑步?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马修因曼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先停下嘴巴。
不要试图一次就把所有坏习惯都改掉,更不要奢望早上5点起床。
刚开始的时候,跑步一点都不好受。
一定要在户外跑步(而不是与一个半机械人--跑步机为伍)。
报名参加一次比赛。
最后,切勿三思而后行。
成为一个瘾君子(可不是对华夫饼干上瘾)。
今天就弄伤自己---学着去控制自己的伤痛和苦楚。
所以,对于“该怎么跑步?姿势该如何?要不要买跑鞋?”,这本书并不会告诉你。
但是,跑步最基本的,并不是你的姿势是否科学、你的装备是否完善。
而是,你有没有去做最重要的这件事:跑步。
在跑步中,我们脱水,绝望,痛苦,懊恼。
“跑步是某种形式的苦行主义。”作者如此定义。
一次次,一步步,我们离痛苦越来越近,又越来越远,然后,友好相伴。
这是跑步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脑海里回忆起马拉松时候的种种,想念之情竟然更甚。我竟然又想去跑马拉松了。
待膝盖修养好,待受虐的心情准备好。马拉松,稍后见。跑步,这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