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职场之时,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面对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够镇定自若地处理,从安排人员到提醒细节从无遗漏,事情往往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我们觉得他们是有“急智”的人,心里把他们当作榜样,期待有一天也能够跟他们一样。
下意识地觉得,跟他们相比,自己缺乏的只是一点积累、一点阅历。自信在工作了三到五年后,也会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但是现实很残酷,三五年之后,到了自己应该跟那些“榜样”一样的时候,却并没有自动获得相应的能力。于是再次扫视人群,发现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毕竟是少数,心里一下坦然了——他们都是天赋禀异,自己学不来。
这是很多人对“急智”的误解——要么觉得这是一种自动获得的能力,要么觉得这是一种天赋,没有办法习得。
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不妨看一个例子,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提到过的一名苏联克格勃特⼯“年科同志”。
“年科同志”有一次被一群美国特工追杀,手中的枪已经没有子弹,只能靠奔跑摆脱厄运。在这个过程中,他冲下了一段长长的大理石台阶,突然做出了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动作——停步蹲了下来。在这段时间⾥,追赶他的那些特工因为高度和视⻆的关系,无法开枪射中他,他因此赢得了宝贵的七八秒,得以把子弹装进手枪,打得那些追击的特工停下来躲避,从而最终成功逃脱。
在那么性命攸关的情况下,这名特工还能那么冷静地处理每一个动作,抓住一切机会实现逃脱任务。大家看到这里,恐怕不禁惊呼——这是多高的“急智”啊!
在“年科同志”后来在自传里给我们揭开了谜底,当时他之所以能做出⼀个那么令⼈震惊的动作,是因为在他脑中这个动作已经提前演练过不知道多少次,而这只是他设想过的无数逃跑方式的一种可能状况。
所以,到最后我们发现,表面的“急智”并不存在,这只是演练的功效,是此前无数次演练的结果。
于是,我们一下子“恍然大悟”——刚入职场之时,看到的“急智”恐怕也是刻意演练的表象。
这对我们的启示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演练的方式实现知识深度转化,完成人生智慧的积累。
比如在巴黎恐袭后,有人发贴谈如果遭遇室外爆炸如何逃生:牢记“跑、叭、爬”三个字,迅速远离爆点,在离爆点一定距离后,果断趴下,快速爬离。
对于这个知识,我们对着文字看,觉得很简单。但是要是在现场,因为太过惊吓,可能根本做不出来。
正确的做法是,你应该对着这三个要点,在家里或办公室练习几次,让其成为自己的一种熟练反应。再其次,你也可以采用头脑演练,想象一下“爆点在哪里”、“我跑到哪里开始趴下”、“我从哪里爬离”。这样,经过多次演练后,如果真的遇到爆炸,你的身体会给出正确的反应。
一句话,“急中生智”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在于演练。让我们努力做好每一次演练,成为拥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