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来临,勾起了我对“中国年”柔软的记忆和现实的省悟。
今天,我想分两个部分来与大家分享,探讨一下咱们共同的“中国年”。
(一)逝去的温暖
我出生在湖北鄂东北的一个小山村,家乡的年大抵也就是贴春联,备年货,吃年饭,放鞭炮,拜年等等。当然,乐趣也似乎与很多地区相同。
而我对于年的理解则是来自母亲的年货,爸爸的春联,伯父的鞭炮,爷爷奶奶的压岁钱……
我生于一九七九年腊月十六,听姑姑讲,我出生那日奇冷无比,母亲从腊月十五的晚上九点就发作了,一直到十六日凌晨三点左右才生下我。接生婆是我们当地的一名“赤脚医生”(就是无证的,自学医术的乡村医生)她从头天九点钟一直守着,直到为我顺利接生,所以我的生命也要感谢这位李姓医生。好在家里到了这个日子,吃的,用的都不缺。家里架起火盆(即烤炉,我们当地俗称火盆)烧着木炭,一家人磕着瓜子,花生围坐在火盆前守候着,期待着一个生命的诞生。可是,我偏偏不那么乖。让全家人足足等了一天一夜。
尽管如此,母亲以及全家人还是非常开心的。爸爸说:“那日正巧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所以心里想着名字必带个春字”。然而,还没来得及想出确切的名字时,就在第二日,村上的老老少少来我们家道贺时,其中,我喊“舅舅”(我们村都是按姓氏字辈来称呼的,此舅舅是同我母亲同姓同字辈)的一长辈,颇有学问。问过我奶奶后,得知名儿还未取就脱口说出“迎春”二字,我爸爸当即拍手称赞,如此,我就叫“迎春”了。
自古有迎春接福,迎春花开,象征吉祥如意,花开富贵。此后我的这个名儿也时常让我无比惬意,冥冥中觉得这一切好运气都是父母亲赋予我的,无比感恩。
儿时的年,实际上差不多在腊月十几的才开始张罗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炸绿豆丸、磨炒沙粉、做豆角粑,那些是我吃过的最最美味的零食。
母亲个子不高,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上有爷爷奶奶以及伯爷爷,下有伯父以及我们六口人,一共是“十口之家”。从爷爷辈儿起,我们就是村上的“大家口子的家庭”。田地也当数我们家最多。如此,我们的父母亲做的农活也相当繁重,尤其是母亲,她一年到头不得空闲,白天忙完农活,晚上就做鞋子,织毛衣,缝补衣服,做干菜等,像个时钟不停的转呀转……
但是到了腊月间,她也断不会忘记备年货的。每一个当地的小食都是她的拿手货,每每此时我便像个馋猫似的在一旁搭帮着递递工具什么的,也是母亲要求的,她说:“女人迟早要嫁人,为人妻为人母,就得会做家务,做吃的,不然就不算个合格的女人!”
现如今想来 ,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竟如此的智慧啊!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抓住了男人的胃,就是抓住了男人的心!
母亲做的绿豆丸外焦里嫩,味儿十足。每年她必做三四筐大竹篓,留些自家待客后,全部用棉线穿成一串串的收藏好。
昏暗的油灯下,母亲絮絮叨叨的说:“这是给你姑的,她们家在城里,没地方现磨豆浆,做不出这个味儿,那是你三姨的,她懒,绿豆收成不好 ……这,你一会儿拿去给菊伯母家,她家孩子多……”我嘴里嚼着香脆的丸子,手里拿着筷子,似听非听的点着头,心里那个舒服啊 ,惬意啊溢于言表!
母亲心地善良,为人豁达,村上有几个叔伯,由于娶妻晚,都是半路成家,叔婶不是疯癫的,就是残疾的,这样的家庭,母亲格外关心,备年货必定吩咐我往他们家送,我有时候不解,就埋怨她太傻,她总是一句:“咱家田地多,这些都是地里长的,不值个什么钱,拿去给人家尝尝鲜儿。”
是啊,虽然不值个什么钱的庄稼地里的东西,也是承载着母亲不求回报不怜惜汗水的善心啊!她,年年遵从着自己的善行,在我看来如金子般光亮!为了别人圆满的年味,她用纯朴的双手温暖着大家。
然而,天妒贤人,1996年的夏天,母亲在一场意外中去世了。从此,村上无此一人能像她那么坚持着善举。一个平凡的,善良的农村妇女带着她的温暖,逝去了近二十多年。每每碰到已满头白发,儿孙满堂的叔伯们,他们一提起母亲便满含热泪……
(二)寻找母亲的“年味”
2002年,我来到深圳打拼,在此期间成家、生子,由“一”变成了“四”。两个仔仔虽然来自农村,且长在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年跟我们截然不同,我时常替他们感到很多遗憾。在我看来,我们小时候的那份满足,那份浓浓的温情他们似乎永远也体会不到了。原生态的物质只有经过了泥土的浸润,经过岁月的磨砺,才会有那种源远流长的,淳朴的,回味无穷的年味。
我也努力过,学着做糍粑,炸绿豆丸子,腌腊鱼……当我费尽心思做着母亲先前做的小食端上桌后,孩子们一脸的不屑。确实,现而今,什么都可以拿钱去买,可是,心底的那份回忆,那份温情是用金钱永远也买不到的……
心里想着,尽管做不到母亲的那个境界,但是,至少我在努力着,我总是寻着母亲做过的事去一样样履行。每到春节 我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都会携着全家大小回家乡过年,而且必做妈妈做过的年货,必赠礼物给孤寡老人,带都市里的东西赠予村民,朋友,虽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那是延续着母亲的足迹而所做的善行,我心里是满足的,温暖的。我要让孩子们长大后也有一份温暖的,来自母亲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