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尺高的明白卡,一摞一摞,耀武扬威地坐在王奉岗的面前的桌子上。
昏黄的灯光下,王奉岗扶扶眼睛,很迷茫。
“一定要严格‘四议两公开’程序,明白卡必须第一书记亲自填写,签了字,要负责!”领导的话时时在王奉岗耳边响起。
“王书记,上俺家里来,看看俺家穷的,娶媳妇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一屁股债,不贫困吗?”
“王书记,看看俺家这危房,露着天,我还一身的病,贫困户吧?……”
王奉岗实在是晕头转向。
第一天驻村时,县里都发了小册子,明确了界定贫困户的标准,但真正深入农户时,还是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县里一个劲儿吹进度,乡里让他报精准贫困户,他已经两个通宵没合眼了。
柳湾村是阳城乡最穷的一个村,王奉岗他已经在村里一个多月了。他知道,这次县里动真格的了,动员会上,领导讲得真真切切,全县所有行政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王奉岗每天带着笔记本,入户、走访,群众见到他,都两眼放光,看到他,就像看到了救星。
有时候,他很纳闷,这第一书记在老百姓眼里就这么重要吗?
精准扶贫,精准,精准,怎么落实起来就这样费事呢?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王奉岗一看手机,哎呀,五月初五,今天是端午节。
屈原是他的偶像,王奉岗最喜欢读的就是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
剧中屈原那坚持正义的高尚情操,怒斥奸佞的铮铮铁骨,愤投汨罗的爱国情怀,都深深地打动了他。
每年的端午节,王奉岗都要到河边祭奠,缅怀自己心中的英雄。
他刚进起床,向村头的青水河走去,让清水河的水捎去他的哀思吧。
清晨的青水河,静静地睡着,斗折蛇行,绵延到天尽头。她如刚出浴的美人,风姿绰约地伸展着腰肢。
王奉岗一会神情肃穆地盯着河面,一会掬起一捧清水,向伟大的屈原致敬。
一小时后,王奉岗向下游走去,充分体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惬意风光。
王奉岗边走边唱,不经意间,走了三里多地,柳湾桥,如一条长龙腾跃在眼前。
柳湾桥建于七十年代,仍然坚固如初。其造型和赵州桥很相似,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大拱和小拱之间和谐均衡,轻巧秀丽。
驻足桥上,只见麦草青青,四野茫茫。王奉岗正欲临水悼念,却有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听年长的村民说,他们童年时,柳湾桥下,水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沙鸥翔集。
劳累的人们在河边洗把脸,再捧上河水喝上几口,清甜之感顿入心间,瞬间体力充盈。
王奉岗疑惑地循味而下,发现三个拱形的桥体下面,已被散着腐臭味的各种垃圾包围,仅有中间两尺之处,河水通行。
这时一妇人推辆三轮车来到桥上,随手把车里的烂菜叶、塑料袋往河里丢。
王奉岗一看,赶紧制止,说,你怎么可以把垃圾乱丢呢?你把垃圾丢河里,不怕河水污染?你看这鱼都死了!”
那妇人轻蔑地看了一眼王奉岗,说,吆,王书记,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来了。你来了,就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吧。
你说的大道理我们都懂,你说这垃圾,我不丢河里,丢哪里?总不能常年堆在院子里吧!”
王奉岗怔怔地望着妇人远去,直到消失在视野之外。
当日上午午,王奉岗和乡里马书记来到柳湾桥下,王书记表情凝重,他们充分沟通后,决定建一座垃圾处理厂。
眼下的问题是如何把垃圾打捞上来。
王书记回去后,立即召集各村村干部开会,商讨打捞柳河湾桥下的垃圾打捞问题。
下午,柳河湾桥下,人们争先打捞,风雷动,旌旗奋,热火朝天。
柳湾村的王天启,王援朝划着船,撑长篙,深入河心,捞到酣处,脱掉上衣,手抓篙挑,所清垃圾最多。
乡里对二人的表现进行了隆重的表彰,经过深入核实,两人中一个常年患病,家中学生多,负担重。一个房屋年久未修,晴不遮光,阴不挡雨,收入微薄,二人被评为贫苦户。
这个端午节,在王奉岗心里,最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