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类已经患上“错过恐惧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总在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虽然手中的选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选了之后又很难全心全意对待。——第十章《意识的海洋》
读书感悟:
一本书读下来,战战兢兢,不知在这样惶惶然的未来中,如何自处?
《人类简史》中,人类不过浩瀚宇宙和时光中的一个过客,本质上除了有意识以外,与其他生物没有什么差别。而《未来简史》读完以后,则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平等”甚至是人类的“自我意识”,是谁在替我们做选择?当身处于这样的文化/经济/国家,都是人类共同“想象”出来的环境中时,当“年随时驰,意与日去”,我们愈发认识到自己的普通与平凡时,又如何在“虚妄”的世界里,充满希望且快乐的活下去?
我说不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不认同,反而应该是因为太认同,而不知不觉陷入了一种难以自拔的忧伤情绪里。他的举例/引用/知识深度,都大大超过我的认知。像作者所说,书中的预言或许会实现,但他本意却是希望,我们看到或许会发生的事情时,及时调整我们的思想与行为,以避免事实完全朝着不可改变的方向发展而去;又或者,当我们知道未来或许会发生什么,有这么一种先知先觉的意识,去做准备,积极的去应对。
回归到现实中,我还是无法完全认同,读完书以后,那种压在胸口让我几乎喘不过气的未来。那或许是人类的未来,但又或许不是每个个人的未来。
我对于读书的态度,竟莫名无比的认同司马迁做《史记》的根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忘记在哪里曾读过,若是能同时接受对于同一事物相反的观点,便更能增加自己对于知识与人的兼容性。
作为打开视野的书,《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都非常值得一读,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生活,对于生命,只此一生,前行不可逆转,那我希望,能雀跃着,充满希望和期待,快乐的前行。
如果你没读过,那就去读,接下来的内容,剧透太多,有失精彩。
如果你已读完,欢迎留言给我你最有感触的地方,我们一起交流。
笔记分割线:
本书读完,共留下32条笔记划线,其中有两点,颇有感触,记录如下。
1. 我们都是黑猩猩
如果你我都是黑猩猩,而我想跟你合作,就必须真的认识你、知道你是只怎样的黑猩猩:你究竟是猩格高尚,还是猩品低下?如果我不认识你,怎么可能跟你合作?据我们所知,只有智人能够与无数陌生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正是这种实际具体的能力,决定了为何目前主宰地球的是人类,而不是什么永恒的灵魂或是独有的意识。
嗯,自己要如何修炼,才能这么幽默生动,深入浅出的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呢(这还是翻译版,原版或许更值得期待)?目前能想到的,唯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与生活中的细节观察,或许自己也要认真规划下学习计划了(哈哈,这便是2019读书计划的最早来源了)。
2. 我的情感解读不如一匹马
20世纪初,德国有匹名马叫“聪明的汉斯”(Clever Hans)。它在德国许多城镇村庄巡回表演,不仅德语水平非同凡响,数学能力更是惊人。如果有人问它:“汉斯,4乘3是多少?”汉斯就会用马蹄点地12下。有人用文字写给它看:“20减11是多少?”汉斯也会展现普鲁士人的一丝不苟,点地9下。
1904年,德国教育部门组成特别科学委员会,由一名心理学家牵头调查这件事。委员会的13名成员(其中包括一位马戏团经理和一名兽医)认为这一定是个骗局,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找不出任何不实之处。就算把汉斯与主人分开,由完全的陌生人问它问题,汉斯仍然多半都能答对。
直到1907年,心理学家奥斯卡·方斯特(Oskar Pfungst)进行了另一项调查,终于查出真相。原来,汉斯之所以能给出正确解答,靠的是观察提问者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如果有人问汉斯3乘4是多少,它从过去的经验知道,提问者心中会期待它点蹄点到一定次数。于是它开始点着,并且仔细观察提问人。随着汉斯慢慢接近答案,提问人会越来越紧张,并在它点到正确数字时达到顶峰。汉斯知道的是如何从人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看出这一点。于是它就停下来,看着原本的紧张变成难以置信或是哈哈大笑。于是汉斯知道,自己又答对了。
常有人用聪明的汉斯作为例子,告诫不该误以为动物有人性,或高估它们有什么惊人的能力。但事实上,这里教我们的一课却正好相反。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我们为动物强加人性,反而低估了动物的认知能力,也忽略了其他生物独特的能力。确实,汉斯在数学方面绝对算不上有什么才能,任何8岁小孩的算术能力都比它强。但如果谈到从肢体语言来推断情感和意图,汉斯就是个真金实银的天才了。如果有个瑞典人用我不懂的瑞典话问我4乘3是多少,我绝不可能光看他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就用脚点出正确的12下。聪明的汉斯之所以拥有这个能力,是因为马匹通常就是用肢体语言相互沟通的。但汉斯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成功解读了同类的情感和意图,还看穿了原本不熟悉的人类。
不知道情感解读,和现在人口中的情商是否有共通之处,如果真是如此,那自己真要认真检视下了。
哈哈,19年的读书计划中,有很大一部分会是人际交往类,其中有一本自己非常感兴趣,《我看见的你是我自己》讲的是镜像神经元,也就是共情能力。我想,汉斯的模仿,学习和情感意图解读,也取决的它脑中不同于常马的镜像神经元吧。
此外,突然想起很多年前读过的《鲁滨逊漂流记》中,有一段讲鲁滨逊在马国,学会了马的语言,回到人类世界以后,也尝尝去跟马交流,真的是神奇有趣。
如果我能掌握另一个物种的语言(虽然人类语言那么多,除了汉语,英语算是初步掌握,但还是抵挡不住对生命的好奇,姑且任思绪游走一下),嗯,掌握哪种比较好呢?熊猫?狗?猫?鸟儿?哈哈哈,如果真的打开了物种间语言的大门,这世界该有多吵吵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