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愿意把他毕生的钻研所得毫无保留的传诵给你,并且会对你今后的生活有非常好的启发,那你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他?
有人说,他是全中国读书最多的人,他可以用30秒判断一本书的价值,经手的书籍超过40万种。海内外很多著名学者是他的朋友、诤友,他,是“万圣书园”的掌门人,刘苏里。24年前,他在北大南门外开了一家学术思想类专业书店,他的书店已经成为无数学人的精神地标。
越来越清晰悟到自己有可为有可不为,特别是最近这两年。说回刚提到的万圣书园,对于没有在北京生活过的人来说,听过的人不多。如果不是罗胖和脱不花2017决心要搞一件大事情,我想我是没有这福分知道万圣书园,知道刘苏里,有机会走进50位名家。说实在的,我连读畅销书的时间都不够,何来充沛的心力翻开经典,因为经典总要费些心神,没有矫情,真的就是事实,没实现财务自由,简单,一切的行为准则都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在这之前,我一直这样认为。以致有段时间,我迷失了,仿佛独自一人置身没有尽头的荒漠,已不知走了多少天,无数次累晕过去又无数次被强光刺醒。光一个劲的往前冲,却忘了停下来与自己对话。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没有经过省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就跟古希腊德尔福神庙门楣上写的话:认识你自己。那到底认识自己什么?认识自己长什么样吗,不是的,认识你自己是什么人,你想要什么,你不想要什么。刘苏里在“名家大课”的开学典礼里提到一点,特别扎心。他是这样讲的,我觉得造成困厄的首要原因是缺少定力。也就是说,你没有解决“当你面对世界、面对人生、面对他人,我要什么和我不要什么”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是的,当我们与这个世界建立越来越多的连接,分饰各种身份属性,原来,困厄可以是飞来横祸,也可以是道行不够自找的。
渐彪在第四季奇葩说其中一期节目里十分感性的讲到,我活了40年了,我是真的非常非常感恩自己在40岁这个不惑之年能够这么快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欧巴”酷毙了。或者,埋下种子才不是什么最终的结果,给它浇水施肥除草,享受美好的过程,让它成长为最好的样子才是内心的归属。如同刘苏里,在最后谈到人为什么要读经典,经典在很大的意义上,它能够为你提供定力。为你提供定力后,你遇到困厄时依然在加强巩固你的定力,迎接新的挑战,解决新生的矛盾和问题。你瞧,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做,同时进行的,不断获得新体验,激活生命力提供定力时,你也在一边攻克各种大小不一的困厄,就是在这些过程中,慢慢会发现,原来,我是想过这样的人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也是最近才悟到。当下信息迭代太快了,今天出版这本书,明天出版那本书,问题是你读得完吗?还有就是,你最近读的一本书是《原则》,结果你发现你好朋友已经在读希思兄弟的《强力瞬间》,你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一本关于什么样的书,但你内心是排斥剧透的,所以这种情形下只能无奈换别的话题聊。而经典则不同,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因为有很多人愿意去读啊,经典里不仅有先贤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还有取之不尽的看待世间万象,应对人生困境的策略和方法。罗胖说,经典是爱读书的知识大众找到彼此的“信息素”。大家都知道这个根,背后的那个点,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铺垫。
你经常谈吐什么样的知识,你就在向什么样的人释放信号,来,我们可以结成城邦。
经典足够深邃、足够渊博,以前要自己摸索,浅尝撤止;现有大师引路,何不尽窥奥妙。当然这只是近期个人的小小感悟,希望明年可以到万圣书园看看那两只猫,如果有幸能见到刘苏里老师聊上几句,那实在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