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和纪录片确实是绝配,平衡了我的脑子和分散的注意力。于是今天看了《他乡的童年》,竟然一次性把第一季看完了。
在没有孩子的前提之下,看这个片子自然是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视角,对比自己接收到的教育。日本这集里幼儿园有个理念是教育孩子,同时也教育父母:“孩子也是自己的父母。”这个点算是某种被人提到过的生孩子安利点——养孩子的过程可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用崭新未污染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解释熟悉的一切。但为什么不直接通过拷问自己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呢,如果“重新认识世界”成为一种需要的话。
芬兰这集里说把孩子当做成年人来相处,大概就是主要是给予尊重,给予倾听,给予理解。好几集里都有让小孩子跟动物、植物多接触,这大概就是在认识世界的初期,就应该直观地认识到自然,认识到这个世界更原本的样子,而不是一生被人造物所包围,所塑造。
不记得是哪集了,周轶君跟某位家长聊天的时候聊到了ipad的使用,这位家长说自己并不会在白天限制小孩子的ipad使用时长,唯一会管的是不让他带着ipad上床,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我就直接想起了每晚睡前抱着手机玩几个小时才能入睡的自己。果然,即使成为了大人,可能也只是代表对生活没有那么多审视了。
以色列和印度这两集里,一个是创业率最高的地方,一个是CEO最多的地方。孩子们从十几岁开始就开始组团解决实际问题,开启创业。当然这并不代表成功率很高,但解决实际问题听起来就比埋头写习题册有意思多了。而那个用哈利波特讲解法律的课程也让人很感兴趣,用更熟悉的世界观来解决现实问题,让挑战也更容易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