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样子才是我们最关注的样子。
而在<<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中,作者帮我们总结,从以下十三个法则中寻找答案,看一下,你怎样如何能获得幸福的样子。
一、要确定你的快乐类型
研究表明,将精力集中在肤浅的快乐上会让人更加焦虑,情绪更不稳定和更加抑郁。快乐是生活中最容易让人感到满意的方式,因此它最容易得到,同时也最容易失去。
二、永远别说你没有选择
某件事是让你感到头疼还是浑身是劲,差别在于我们是否自愿选择了它,以及我们是否愿意为之负责。
三、每个人都要做人生的选择题
关键是,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总在选择。向来如此。
四、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责任。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应该为你的境况负责。有些人可能责怪你的不幸,但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应该为你的不幸负责。原因在于,你总在选择看待和评价事物的方式。你总在选择衡量自己经验的标准。
五、是揪责还是追求幸福?
我们都喜欢对成功和幸福负责,也经常为成功和幸福该归于谁而吵闹不休。但承担问题所带来的责任才是更重要的,因为我们能从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并真正改善我们的生活。只知道责怪别人不过是自我伤害而已。
六、百害而无一利的"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让人们忽视了那些真正的受害者,就像那个总是喊狼来了的小男孩那样。越是有人为自己的轻微伤害喊冤叫屈,人们就越难看清楚谁是真正的受害者。
七、成长就是个不断犯错的过程
学到某种新知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从“错误”走向了“正确”。相反,我们只是从错误走向略少一点的错误;再学一些新知识,我们又从略少一点的错误走向更少一点的错误,然后再走向比这还少一点的错误,以此类推。我们一直走在接近真理和完美的道路上,却永远难以臻于真理或完美。
我们不应试图去寻找终极的“正确”答案,而应尽量减少今天犯错的方式,以便将来我们可以少犯错误。
八、为什么“跟着感觉走”不一定靠谱
人脑最高的优先级习惯于用符合以前所有的经验、感受和信仰的方式来解释和处理经验,但过去的生活状况和现在的并不总是相一致的。在此情况下,我们此刻正在进行的体验,便开始挑战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一切。为了达成一致,大脑有时会编造一些错误记忆。
九、自己的错误认知得自己打破
我们都在践行自己的价值观,证明并维护它们。即使我们无意这么做,我们的大脑也会这样想。如果我认为自己是个好人,那么我就会回避任何否定这一信仰的情形。如果我相信我是个很棒的厨师,那么我就会寻找机会,一遍又一遍地证明这一点。信仰总是居于优先地位。若不改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我们就无法克服焦虑,也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十、你我皆凡人
当今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来自于“人类活动极端值贝尔曲线”的信息。因为对于媒体而言,这样的信息能够抓人眼球,而眼球能给他们带来美元。这才是问题的实质。然而,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简单和平凡之中。他们的生活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并无那么多非凡之处。
十一、哪有那么多理所应当
当你在乎得过多,当你对所有的人和事都去在乎时,你会觉得你理应获得长久的舒适和快乐,而一切事情也都理应以你所希望的方式存在着。这便是症结所在。
十二、没有任何人能轻易成功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宣传明星们的杰出成就,却从不告诉我们,这些成就是经过成千上万个小时乏味和单调的练习才获得的。
十三、正视负面情绪的正作用
恐惧、焦虑和悲伤未必总是不可取或无益的。相反,它们往往是心理成长所必须承受的痛苦。逃避它们就是逃避自己的潜能。就像人必须忍受肉体的疼痛,才能练就强壮的骨骼和发达的肌肉一样,必须经历情感的痛苦才能获得更好的情感恢复能力、更强的自我意识和更多的同情心,并过上更加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