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各种事件中,对自己有一个评价,有时是正面评价,有时是负面评价。一旦负面评价启动,就会遮住我们的双眼,无法看到自己的生命之美,将自己可能视为工具-------充满各种缺陷的工具,自我憎恨、埋怨、羞愧、沮丧随之而来。我们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我们自我憎恨。爱自己成为了幻影。
自责意味着:我认为我所做的事情是错的或不好的,我应当为此感到痛苦。当我们陷入自责之中,就无法从失误中获益-------失误揭示了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成长。自责、埋怨、羞愧无法成为成长中的动力,爱自己才是成长的动力,欣赏自己才会让自己更优秀。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一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经常使用它们来打击自己。它在我们的意识中如此根深蒂固,以致许多人无法想象,没有它生活将如何继续。这个词就是“应该”,也就是“我应该早点知道”或“不应该做那件事”中的“应该”。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除了“应该”这个词,我们还用别的方式教训自己,例如:“我真受不了自己这个样子。我必须改改了。”“我必须要加强锻炼了。”我们不断地说自己“必须”做什么,与此同时,又不停地找借口不那么做,因为没有人想成为奴隶。
我们为什么会自责?非暴力沟通认为,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遇到了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恰好是我们自己,就意味着“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
“我想要满足自己的哪些需要呢?”每一次自责的时候、对他人指责的时候,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提问自己,聆听自己的心声,我们就能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我们意识到,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愿望。
爱自己的关键之一就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只要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就能建设性地满足它们。
前几天,在给一位学员做对接,他早上7点钟给我微信电话,我当时正在码字,手机静音,没有接到。之后联系他,他说自己万念俱灰。我也感觉很糟糕,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工作的第一天就把事情做得很糟糕,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打开声音呢。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自责一周,也会萌生退意。这一次,我问自己:“我想要满足我哪些需要呢?对方想要满足自己哪些需要?”自责的心情立刻开始下降,我意识到回应他人的请求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自己的独处时间也很重要。从对方的角度来看,能够得到回应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体会着对方的需求,以及要照顾自己的强烈愿望。从这个事件中,我有了新的成长,我留意到与他人语言上的交流方式很重要,也开始提醒自己注意一些细节。
这样,我做到了包容两种需要:服务他人、照顾自己。既考虑到了他人,又照顾到了自己,这才是爱自己的表现。
我相信,每一个人,只要静下心来聆听自己,也会慢慢做到爱自己,绽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