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期冀的爱情,都是不掺丝毫金钱物质的情感。它应该纯的就像煮饭时,凝在锅盖上的水珠,它净得像青藏高原上落下的雨滴。可惜这种情感,一般只出现在学校这种象牙塔内。而当毕业时,不得不面临去哪里工作,到哪里发展的现实问题。于是,一幕幕“毕业,我们分手吧”上映了。不排除很少一些人的冲动和很少另一些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他们坚持了下去。然而大多数人的爱情誓言就像貌似坚硬的鸡蛋一样,碰到了社会的硬石头,就皮裂蛋打。有些“明智”的人认清了这一点,在学校期间,因为某些原因,而主动或被动地坚守本心,奋斗向前,最后少了空洒洒的泪水,多了几分金灿灿的前程,还能得到多少人羡慕的目光和赞叹。
盛明兰是个明智的人,她就是学校里的那种不谈爱情的人。她清楚得知道,在盛家,她没有家族的地位和父亲的宠爱。她要想活下去,过得好,只能藏巧守拙,表现得乖巧懂事,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尤其是爱护她的祖母。所以,她时时刻刻压力都很大,也无闲暇去思考感情的事。
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自己难有决定权。所以,造成很多人根本就不看不想自己到底爱的是哪种人。反而要是想了,看了,最后十之八九不合心意,以后几十年的日子,过得自然憋闷。因此,盛明兰出阁前,也就是描红刺绣,习礼烹茶,做好自己,再者多学些理家管账的能力,只要尊敬祖母,自然她的婚事会有英明睿智的祖母照看的。
盛明兰是聪慧的,有人生的大智。因此她知道,自己把握不了的,就不要想;自己得不到的更不要想。因此,面对才貌俱佳、出身豪门的齐衡小公爷的热烈,她还是稳稳地守着礼节和规矩,也守着自己的内心。
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她从来不敢让自己的心情似决堤之水,肆意泛滥到任何地方。她不能伤心了痛快哭,高兴了放肆笑。因为在盛家,她找不到这样的一个地方,让她做真正的自己。于是,她渐渐用理智和隐忍包裹着她的内心,日子久了也磨出一层厚茧来。小公爷,第一个来试图打破。明兰的心速也不由得多跳动了几下。可是小公爷却缺乏担当和能力,最终娶了邕王家的县主女儿,也羞愧地不敢见明兰,留明兰一人面对世俗的流言蜚语。
这朵初恋之花,尚未开放,便已凋零。那时的明兰,并未真正闻得花香,尝得花蜜。也不曾为花瓣飘零而泪湿衣衫。没有经过这些的盛明兰,并未真正经历爱情,懂得爱情。
在压抑环境下成长了十几年的明兰,早已希望能够飞出牢笼,更在得知林噙霜为杀母仇人时,便更在这个不顾惜她的父亲,满腹心机的小娘,年事已高的祖母的家里待不住了。她可以舍弃她的爱情、婚姻,只为亡母讨回公道。如果在佛学上看,一定会劝解她,放下仇恨,珍惜当下。但是当时的她,未曾知道爱情之美好,未曾知道复仇路上要伏尸多少。好在,在她的谋划下,很快大仇得报,婚姻也降临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盛明兰真得有点措手不及了,她真的来不及像五姐姐那样细细感受“思之不得,辗转反侧”。也来不及来一场“月上柳树稍,人约黄昏后”的浪漫约会。匆匆地脱离了盛家,来到了顾家——一个家庭关系更为复杂的家。好在,丈夫顾廷烨,有担当,讲义气。爱她、护她、挺她,即使在那个年代顶撞长辈也在所不惜。因此,从家庭意义上来说,盛明兰开始了幸福的旅程。在北京,我见过外表及其破旧的筒子楼,各种菜叶子、小广告,走在楼道里时,心情极其压抑,但是一进到房间,打开房门后,室内装修得像五星级宾馆。你马上就忘带了外面的世界,身心温暖舒适。一个家庭也是,来自最近的枕边人的护佑、支持和温暖,才是真正的温暖。
盛明兰,在这种温暖下,觉得阳光灿烂,日子太美好了。然而,本来美好的日子,却被纳妾和称呼两件事打乱了,顾廷烨居然还生气了。顾廷烨从小被继母教养。继母心怀鬼胎,把他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就是为了让他闯出杀头的大祸事。然而,歪打正着地养成了顾二郎豪爽的性格和敢爱敢恨的真性情。所以,他希望盛明兰也要爱他爱得热烈而又深刻。他想看到明兰的醋意,希望明兰能亲切地叫他“二郎”,可是都未能如愿。顾廷烨希望的夫妻是能够年少时“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结婚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最后生死两地时,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盛明兰烹茶绣花,读书写字,样样都学了,但是唯独爱情课缺了席。她没有经历真正的爱情,就只能看到风吹得人凉,雨打得人冷,却感受不到那风雨其实是起在充满爱意的心里。此时的聪慧的盛明兰在情感上还没有长大。但迟早会长大的,因为爱情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