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俗称“打囤(音: dùn)”。《朝阳沟》唱词中“到秋后大囤尖来小囤流”说的就是这种“囤”。这是一种用竹篾、荆条、稻草编成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叫粮食囤,也叫粮囤、粮仓。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粮仓,表示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祈求,希望今年能够谷满囤,粮满仓,寓意五谷丰登。
填仓节是这样过的。
正月二十五早晨,在自家院子里,用铁锨或木锨盛一些灶堂里烧的柴火灰,以锨把为半径,以人站立点为圆点画两层圆,画地为囤,形成一个粮囤的横切面,再在粮囤的旁边冲院儿门口的方向画上一架梯子,一个虚拟的粮囤就算打好了。拿红纸包一小包粮食,放在圆心处用一块整砖压住,包麦子就是麦子囤,包谷子就是囤。每个院子可打若干个,不过打囤的人要把握好囤的半径就是了。早上,男人们串门,一进院儿就喊“扛麦子(或谷子)来了”,主人赶紧出屋相迎,表示感谢。记的奶奶还特意用红纸剪几个“小小子儿”放在压囤的砖上,以示扛布袋的人。
院儿里打粮食囤,有的还在屋里打“钱囤”,“钱囤”一般打在迎门的方桌下面。红纸包儿里包的钱都是当时最大面额的。操作方法和院儿里的相同,只不过划线的工具就不能是铁锨了。
囤打好后在每个囤上烧一炷香,过去在压粮食包儿的砖上放一个小香炉,后来有了机制砖,砖上有两个小眼儿,就直接把香插到眼儿里就行了。燃着香之后就该放鞭炮了,一般每个囤里放一个二踢脚,或放一挂鞭炮,这叫“崩囤”,“崩囤”的关键在于“崩”,寓意新的一年里收获的粮食把囤撑崩了。所以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鞭炮就此起彼伏了。
中午吃饺子时,每个囤里上一碗儿饺子贡,一碗儿三个饺子即可。三至五天后把红纸包儿里包的粮食重新放回真实的粮仓里,算收了囤,打囤的仪式就结束了。
张范津2022年2月9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