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和室友两个人一起看了这季奇葩说的最后一期,长达两个小时的收官之作,说是表演赛但比拼还是很精彩。这期辩题是: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是不是一件坏事。
看到这期辩题的时候,我的直觉判断认为这应该不是件好事,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这不应该是个悲剧吗?然后我会思考自己讨厌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否存在时限性?以及“最终”“都会”代表着什么?等等。
这期马薇薇和黄执中的观点我有受到较大冲击,就是“成长不是一件好事”。一直以来,从小教育的观念都是成长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考验,我们要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攀越高峰,失败和成功都是一种成长……成长带给我们进步,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那不是件好事吗?而马、黄二人认为一个人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中间一定是经历不少事,促使他变成这样子。比如一个人从小看到父亲打母亲这样的家庭暴力,于是他告诉自己以后不要成为父亲这样讨厌的人,但如果他最终变成这样的人了呢?那中间到底经历了多少事,又会是什么好事吗?
黄有个观点,他说人是一个必须心安理得的物种,特别善于自我合理化。一件东西不管你多讨厌,只要你对它无能力改变,那么久而久之,为了摆脱心中的那股无力感,你会告诉自己说:这也没那么糟糕。例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受侵害的人为了让自己相信这不是一种侵害,于是会催眠自己是爱上了罪犯,以获取安慰。这不能说是错,但真的称不上是件好事。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程度大小和方式都不同罢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被人骗就说吃一堑长一智,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一定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等等。不可否认这些自我安慰都能奏效,有时候还能激励人向上,但若再清醒些就会知道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如此:葡萄也许很甜,骗你的人生活有声有色,你喜欢的人就是对你没感觉。这么说真的会很丧,好像没什么好事,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于是就只能改变自己。但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不能说成长就是用来堵住我们内心创伤的安慰剂,成长的确不是一件好事,它让我们经历磨难,让我们失去自己心爱的人们,让我们失去太多太多想要珍惜的东西,但它的确是有意义的啊。
我们的确想要心安理得,但区别就在于我们知不知道自己是在安慰自己,怕就怕自己沉湎其中,就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一样真的以为自己爱上了犯人。
我们知道事情的真相,我们保持清醒,我们自我鼓励,我们偶尔也会在无力中记得反抗,但我们不能成为沉睡的人,盲目自我安慰。
成长就是,我们要世事洞明,却不以世故待人。